首页 > 健康教育

刘少璐:做早产儿温柔的“临时妈妈”

2023-11-08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她坚守的病房里没有往来探视、没有熙熙攘攘,只有最娇弱的生命、最坚强的守护。在新生儿领域如履薄冰前行了十余年,威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医生刘少璐始终保持着对孩子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将一腔温柔与热情,倾注到这些刚刚到来人间的天使,做他们的“临时妈妈”。


  参与新生儿病区筹建 顶住压力不断成长
  因为喜爱孩子,自2005年毕业经过6年的住院医师的锻炼后,刘少璐选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当时医院的新生儿还没有单独成科,只在儿科病区占据了几张床,收治一些患有黄疸的新生儿,提供的医疗服务都很简单。“当时我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儿科,喜欢小孩,看到孩子就挪不开眼。”直到现在刘少璐还保持着儿科医生的初心。
  随着医院的建设发展,新生儿科的建科势在必行。2012年,新生儿病区正式独立,2018年搬入现在的综合住院楼。科室在发展,刘少璐也在不断成长。“喜欢孩子和将新生儿救治工作做精是两回事。”真正深入了解新生儿科工作之后,刘少璐发现,新生儿科与儿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医院确定成立新生儿科之后,组建的主要核心工作压到了刘少璐肩上。刚起步的时候,新生儿病区只有刘少璐一个全职医生,再加上轮转的年轻医生,当时医院所有新生儿病例的整理、治疗方案的制定、病区管理制度、救治流程基本都压在了刘少璐肩上。“现在想想多亏了当时的历练,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刘少璐感慨地说。
  2011年,根据医院要求,刘少璐被派往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出发之前,主任特意叮嘱我说,虽然苏州是个好地方,但不要流连美景和繁华,而要好好进修,多学知识。”刘少璐将这些话记在了心里,进修的半年时间里很少出门,她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专业学习上。
  进修归来后,刘少璐更像个陀螺一样转起来了。2012年在儿科中成立了完整的新生儿病区后,医护正式分开,遴选出精英护理人员,新生儿区接收的危重患儿越来越多。“那段时间我们的队伍还处在成长磨合期,我的压力就特别大。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半夜里,电话一响我噌的一下弹起来,安抚好身边的孩子,第一时间赶去来医院插管、复苏。”刘少璐说。
  “当年刚起步的时候,感觉压力特别大,没有帮手,只要需要抢救基本都是我到场,等到2018年搬到综合住院楼,新生儿病区的团队已经搭建完备。”刘少璐介绍,目前科室一共有8名医生,医护力量充实,团队的作用日益显现。
  练就“察言观色”本领 严格规范新生儿救治流程
  医院里治疗病情危重患者的病房是ICU,新生儿病区则被称为NICU,而且新生儿要求更为精细、更为严格,由此可见新生儿病区对于早产儿治疗的重要性。威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病区的监护室收治早产、气胸、呼吸支持的新生儿,这些孩子需要高超的救治技术,刘少璐说她们曾经救治过胎龄26周的新生儿,体重只有六七百克。
  “现在救治胎龄29周、30周的早产儿是我们的常规操作,这些孩子进入病房之后就是重症。从产房的复苏抢救、捏着气囊到新生儿科,到了病区之后上机、开通道,采血、床边检查、呼吸机、用药、气管内滴等,需要一刻不停、一点不错。”刘少璐说即使这些操作都严格进行了,但受限于身体的基础状况,病区里的早产儿还是随时都会有肺出血、胃肠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症状,“这些早产的孩子还没有在子宫内发育完全,不会吃奶,不耐受,如果胀气不消化,还得外科手术干预。脑部毛细血管网没有退化,随时可能出现脑出血。”
  救治工作风险大、患儿病情隐蔽,因此新生儿的治疗完全依靠医生的经验、监护的细心。刘少璐介绍,很多早产儿早期只是在安静地躺着,看不到其他反应,但其实病情的变化很隐蔽。“我们要求管床的医护必须对自己负责患者的基础情况非常清楚。”通常情况下,刘少璐和同事要通过肤温、肤色、血压、呼吸、吃奶的状态等来判断孩子的情况,“很多时候孩子上午还挺好,一个小时后突然呼吸急促带着心率加快,这是就要引起高度警惕,或者本来面色红润,突然身上出现花斑纹,再或者孩子本来很活泼突然嗜睡、奶量减少,这都是病情变化的外在表现。”
  新生儿领域工作多年来,刘少璐总结出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领。“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看到孩子通过医生思路正确的诊治判断,身体康复有了明显进展。”刘少璐如数家珍地说,孩子身体舒服了就会活蹦乱跳的,不爱吃奶的开始吃奶,脸上有满足的表情,会伸懒腰打哈欠、伸胳膊撸腿。
  “哎呀,这时候就别提多开心了。”刘少璐笑着说,尤其是孩子的变化在得到家长的认可时,家长脸上也出现笑容,那种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
  练兵创新 秉承医者初心不变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威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是威海市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有着全市领先的救治技术、系统健全的救治体系、梯队完整的救治力量,这一切离不开已退休的老主任、刘少璐和众多后来者的努力。“从定专业至今12年,我协助老主任搭建新生儿体系,为新生儿病区做准备,全程参与了新生儿科的筹备,对新生儿科的感情非常深。”刘少璐说。
  进入新生儿科,呼吸机管路、胃管、PICC、输液管路、血氧监测等各种仪器线路布满了早产儿们身体的各个部位。脆弱的小生命们对护理质量要求颇高,医护们每一项操作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给他们带来丝毫不适。
  刘少璐多年来在新生儿科的工作就像走钢丝一样,容不得一点疏忽,非常严格,很多来到新生儿科会诊的其他科室医生都感慨,“走路都要轻轻的。”“不敢碰孩子,怕碰碎了。”新生儿病区的院感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刘少璐说病区内每名患儿的所有东西都是专用的,不能混同。摊开刘少璐的手,摸上去很是粗糙,整个新生儿医护的手都是这样,“因为要抚触孩子,必须无菌操作,我们一天不知道用消毒液洗多少次手。”
  十余年来,威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救治了很多早产儿,数字是冰冷的,但背后彰显了刘少璐医护团队丰富的救治经验与战胜困难的应急能力。在医护团队日益提高的救治水平和精益求精的悉心护理下,早产儿们由最初的“巴掌”宝宝逐渐康复、慢慢成长到顺利出院,这离不开刘少璐她们的精心照料,细心呵护。
  今年,刘少璐带领团队强化创新意识,将治疗工作更加细化,并开设了新生儿门诊、新生儿课堂,满足患儿及家长多样化的就诊需求。刘少璐始终坚信,作为医生,要秉承治病救人的信念,勤练救死扶伤的医术,树立大医精诚的医德,方能无愧于医者之心。(来源:威海市中心医院)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颜燕军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