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坚持“两创”方针,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

2023-11-08 编辑: 宋倩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与现实生活的接续,兴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创”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文化“两创”首先要传承中华文化。2023年以来,威海市着力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两创”融入居民生产生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建设人文生态幸福家园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坚持“内容为王”,打造高质量作品。威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深入挖掘威海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内涵、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两创”工作,值得深思。近年来,威海坚持“两创”方针,深耕人文沃土,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文化优势,挖掘呈现“威海文脉”,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弘扬齐鲁传统文化,筑起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威海底气。

坚持“创新为要”,融合赋能文化“两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注重从民间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以创新的方式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通过创新和创意的方式,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这种创新不仅包括形式上的创新,也包括内容上的创新,它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加具有时代性。同时,文化“两创”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需求为本”,实现文化生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与群众需求紧紧相关,才能迸发出真正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以媒体融合赋能文化“两创”,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县级融媒资源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村居、走进胡同、面向社区,贴近基层干部群众,讲述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清,听得懂。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而伟大,因此更要深刻理解与把握媒体融合对文化“两创”的推动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创造动能,深入开展贴近居民生活、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德润心、以文化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传统文化“两创”落地工作常态化发展。(作者:高区田和街道银杏社区 毕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