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光鉴定费就为我们企业省了20多万元,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减时、降费、增效的成果。”日前,在威海文登区法院南海新区法庭“绿色通道”加持下,一起标的额超过1.4亿元的经济纠纷,仅用了50天便成功解决。
企业的满意,是司法服务的动力。威海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自觉将审判执行工作置于中心大局工作中考量,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牵引,推出18项措施,打造“无威不至·益企发展”品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
正常经营时:全方位掌握企业发展需求
“不论是用工还是买卖合同,一定要注意落实好送达地址,这样法院才能顺利将诉讼文书送达,缩短审理期限……”近日,乳山市法院法官来到工业园区,结合近几年受理的商事案件审判工作实践,给场下数十位企业负责人带来了一场法律知识讲座。
要做到“无微不至”,首先要弄清企业需求点在哪。结合年初全市企业大走访活动,威海法院全面开展“四问四帮”走访企业活动,以一场大规模、全覆盖的一线走访,全方位掌握企业发展中的法律需求,为企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聚焦“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企业、冲击新目标企业、后备创新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企业以及全市企业大走访活动联系企业,干警走访遍及各区市,从会议室走到生产车间,既送知识,也“划重点”。
“法官讲了很多干货,尤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帮我们破除了很多盲点,这份提示单我们收好了,以后会仔细研究。”在听了“上门”走访法官提出的法律风险提示后,威海西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很是感谢。
不仅释法,更要解忧。威海法院安排法官与走访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在连续三年专项分析企业涉诉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体检机制,继续对全市13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34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涉诉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今年以来,市法院已经走访企业346家,协助解决法律问题257个。
纠纷凸显时:多角度畅通企业解纷渠道
“我们通过诉前调解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医院那边不仅按时还款,还超额支付。”日前,一起涉及金额500万元的合同纠纷案件在威海高区法院法庭中得到化解。
随着企业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调解越发成为解决企业纠纷的最佳方式。坚持把司法为民理念落实到服务群众的每个细节,两级法院不断加大诉前、诉中调解力度,引导更多适合调解的涉企纠纷通过诉前“零成本”化解。
“考虑到企业正处在恢复生产经营的关键期,双方也合作了近十年,我们建议双方以调解方式解决纷争。”威海高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说,在确认双方对涉案事实与诉讼标的额无异议的基础上,他们指导驻院特邀调解员,通过耐心沟通帮助企业解决“烦心事”。
以调解息讼争,化干戈为玉帛。根据不同案件不同特点,威海两级法院积极创新在线调解、音视频调解、指尖调解等服务,同时将调解融入诉讼、执行全过程,以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
深化与各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公正、律协、仲裁等单位的诉调对接机制,全市法院构建起调解、仲裁、公证、诉讼多位一体,镇村(社区)、行业协会、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调解格局,实现“诉”与“非诉”衔接渠道的完美畅通。
从体制机制上为企业间调矛解纷创造最好条件,我市两级法院开辟涉企案件立案“绿色通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综合立案渠道,公开立案指引和立案清单,努力让企业“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成常态”。
诉讼进行时:全要素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对尚未进入诉讼过程的纠纷,调解是重要手段,可当两方矛盾无法调和之际,公正快速的审判,才是推动企业发展最好的“催化剂”。
日前,某工程机械公司为环翠区法院送上了一面鲜红的锦旗——环翠区法院依法判处一起责任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帮助企业获得了应得的14万元保险理赔款,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案件如不能尽快解决,企业很可能会因此无法继续经营。为帮助企业挽回损失,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承办法官依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庭审中查明的事实进行详细耐心的释法说理,明确保险公司在此次事故中应当承担的保险责任,帮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恢复正常运营。
近年来,面对涉企类知识产权、金融、用工等案件多发态势,威海法院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深化金融案件跨域集中管辖改革,全面贯彻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让审判公信力度更高,让企业发展底气更足。
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专项活动,为企业扫清征信障碍;健全危困企业司法挽救机制,帮助企业重获新生;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认真对待每一件纠纷,在全市法院共同努力下,公平正义不仅在法条和书本里,更留在了企业与司法机关打交道的每一个细节中。(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