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始终没有改变。而德育始于家庭,孟母三迁、断机教子、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故事,都是古代家庭重视德育的生动体现。
如今仍有一些家庭德育存在着认知不足、方法不当等问题。爱子有余、尊老不足,“啃老”“弃老”的现象时有发生,重私德轻公德、重小家轻“大家”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分数和排名,但忽略了品德教育,致使一些孩子出现心理脆弱、适应力差、情感冷漠、自私自利等问题。
全环境立德树人,应在家庭教育上投入更多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家庭教育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谦虚诚恳、勤俭节约等美德教育外,还应该要注重劳动教育。家长们要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孩子多做家务,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创造和谐欢乐、稳定有爱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受到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倾听其意见,遇到问题,要耐心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要给予孩子鼓励,增加孩子的信心,提高孩子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网络文明教育,现如今,很多网络短视频、网络信息充斥着不良因素,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科学、文明、安全上网,不轻信、不传播各种伪科学传言,自觉抵制网络暴力、色情低俗等有害信息,自觉提高防范意识,共同打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家长还要注重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态度,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内、外两方面。家庭内部,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家长要自身作则,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同时,要向外探索利用教育资源,家长应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各种教育基地、展馆、纪念馆、博物馆,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在实践中,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等,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目前,学校、社区等已普遍开展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工作,但形成的育人合力还不够有效。在学校层面,虽然已成立家校联系工作机制,利用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开展家校联系工作,但是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浮于表面,缺少深入思考和研究。在社区、社会层面,社区开展家庭共同参与的活动较少,社会环境中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年龄段亲子共同参与的社会资源较少,有效联动格局有待增强。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各领域分头用力、精准施策,更需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用力、综合施策。学校要落实师资、课程组织、管理、评价、激励等措施,提供更丰富、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区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活动,将正确的家教理念和科学的家教方法送到“家门口”。
要积极探索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交流学生家庭信息,做好家庭走访、心理辅导等家庭教育相关工作,形成关心孩子、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作者:环翠区委宣传部 袁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