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我国正处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注重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堂,通过讲好革命故事、开展红色实践等形式,让青少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要帮助学生“立德”,首先自己要“有德”。在思想上,教师要恪守师德底线,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熏陶和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向上、向善、向美。“成己”才能“成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树人”,首先自己要“成人”,做到“术业有专攻”,在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领域不断开拓进取,自我成长,做学生的好榜样。只有注重培养一大批像张桂梅那样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品德高尚的教师,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有美好前途,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注重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让青少年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必须注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用心用情答好时代之问。(作者:荣成市融媒体中心 曲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