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李林)11月17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培育乡村生态优势,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荣成市入选“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荣成市港西镇鸡鸣岛村、临港区草庙子镇北黄山村入选《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第一批)》。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实施农村改厕42.2万户;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17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房1220座、分类亭836座,配备分类垃圾桶114729个、智能垃圾回收箱17个,配置分类收运车247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736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5895公里,改造或消除存量危桥275座,成为全省首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市、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为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我市狠抓农业绿色发展,在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同时,做好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力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和高效精准施药机械,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我市全面实施矿山修复治理工作,完成全市1600余处历史遗留矿坑图斑核查工作,实施矿山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51处废弃矿山治理工作;推进“绿满威海·四季多彩”绿化行动,重点推进伟德山、里口山、昆嵛山、正棋山和海岸林带等“四山一带”重点区域植被恢复提升,加强村庄“四旁”植树;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逍遥港等6处修复项目。
此外,我市积极开展清洁村庄和美丽乡村建设,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达36%以上,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7个;“精致农家·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全市累计建成示范户14.78万户,创建质量和数量位于全省前列;统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率先完成河湖三年绿化整治行动,坚持全域覆盖与分类治理、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累计投入20多亿元,对504条河流、15座大中型水库实施绿化整治,共评选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32条。(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