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行政法规有力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防沉迷网络以及打赏网络直播等现实问题的关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未成年网络保护仍需社会全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撑好未成年网络“保护伞”。
在“清源”上做文章,压实企业平台主体责任。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必须明确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底线,始终要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置于开展经营业务之前。平台企业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大投入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青少年模式等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系统辨识度,优化算法推荐内容,合理设置未成年人使用服务的时间、权限等。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具体方案,强化相关内容审核,最大程度阻断不良及消极负面信息。
在“固本”上花气力,推动保护条例走深走实。“三分靠部署,七分靠落实。”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一方面关口前移,坚持管苗头、管源头,及时发现网上涉未成年人的苗头性、倾向性不良问题。另一方面则要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网络执法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从严处置,形成有力震慑。此外,也要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速度。
在“共谋”上下功夫,聚集多个主体形成合力。政府、学校、企业要创新网络普法形式,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手段,深入开展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组织专业宣讲队伍深入学校、社区、家庭、少年儿童开展网络普法,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拓展宣传广度深度,持续提升网络普法社会影响力。坚持将未成年人作为网络普法教育工作重点,强化互联网从业人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制度教育培训,提升全社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意识。(作者:乳山市南黄镇政府 尹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