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守护未成年人网络晴空

2023-11-28 编辑: 孙美玲

    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明年起实施,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利的法治保障。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普及,未成年人群体也呈现出触网低龄化、使用网络日益深化等特点。守护未成年人网络晴空不仅要清理网络不良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更要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对各种网络风险的辨识能力,同时,各责任主体要携手形成合力,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实,构筑起全链条、全方位的网络保护屏障。

    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树立正能量网络风向标。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虚假信息、垃圾信息、“自媒体”恶意炒作等乱象层出不穷,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就要在持续推动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上下功夫。要开展清朗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从打击流量造假、网络黑公关、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网络欺诈到清理网络暴力、整治自媒体乱象,依法关闭违规社交账号,着力宣扬主流价值观,营造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氛围,互联网平台也应做好内部自律,严格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和行为,凝聚正能量,让文明新风浸润网络空间。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要求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在教知识的同时育品德,在学科课程中融合网络信息素养提升,通过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增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演讲、主题班会、黑板报等进行正面宣传引导,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强化网络监管与保护,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契机,呼吁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鼓励父母重言传、重身教,加强亲子沟通,全方位提升网络素养。

    保护未成年人信息,设置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当前许多互联网应用程序存在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会造成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未成年人信息一旦泄露,轻则导致收到各类垃圾信息,重则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名誉受损。家长要负起监护人责任,引导孩子学习甄别可疑链接和网页,谨慎面对网络上任何需要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网络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也应针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制定紧急预案,在发生信息泄漏时采取最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作者:临港区草庙子镇政府 张婷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