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风起海岱展雄风 四十五载破浪行

2023-11-30 编辑: 孙美玲

    今夜微风起,吹我更还乡。打开记忆的大门,是从什么时候起家乡的那条颠簸崎岖、雨后泥泞“缠脚”的土路,变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路”;是从什么时候起,家门口的那座光秃秃的山丘,也披上了绿装,变得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产业薄弱、“靠天吃饭”的小乡村也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一场场直播,一次次带货,激活了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风起海岱,改革创新,四十五载辛勤耕耘,铺就了我们今天的黄金时代,也谱写了新时代的海岱赞歌。

    深情似海寄齐鲁,厚望如山看担当。回首“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俯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眺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齐鲁大地的变化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齐鲁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用奋斗刻写的年轮。

    当古老文明“遇见”文化“两创”——山东坚决扛起文化大省的责任担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

    尼山文明论坛全球圈粉,潍坊风筝从业人员达到8万多人,临沭柳编成乡村振兴的产业“大梁”,威海“靖远”舰遗址新发现登上全国热搜第一……我看见,文化“两创”成果在齐鲁大地遍地开花。

    深入推进“山东文脉”工程,编撰出版《齐鲁文库》,为文化“两创”提供坚实的文献和理论基础;加强考古挖掘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古籍整理编撰,加快推动文化和典籍的数字化发展,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走向大众;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精品陈列展览,为实证中华文明做出山东贡献。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探索新时代文化传承利用的新思路,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不断谱写文化“两创”新篇章。

    当黄河大集“遇见”乡村振兴——山东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齐鲁策”。

    品美食、赏美景、看好戏,我看见,家乡的集市从此有了新“IP”——黄河大集。

    好客山东,物产丰富。今年以来,山东省搭建黄河大集平台,利用市集、展会、节庆等各种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的模式,为山东好品打开销路,也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一方面,黄河大集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渠道,成为汇集优质产品、推动农产品销售、增加乡亲们收入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为特色的黄河大集,点燃了田园烟火气,为农村群众送上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齐鲁大地“好戏连台”。

    对饮空留客,齐鲁不负卿。“遇见”齐鲁,诗仙李白在大运河畔一住便是23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以诗会友,好不快活;“遇见”齐鲁,诗圣杜甫登泰山抒胸意,他叹磅礴气象,发凌云之志;“遇见”齐鲁,“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里是游子的心之安处,是游客的心之所向。

    风起海岱展雄风,四十五载踏浪行,我看见,曾经的畅想成为现实,曾经的孩童也已成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风向未来,我们会看见齐鲁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威海市委网信办驻村干部 张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