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Hi视频 | 威海乡村开起博物馆,这个小镇藏着千把锡镶紫砂壶

2023-12-02 编辑: 宋倩

    

    世代经商,家境殷实。明明可以很舒服地过日子,却偏要带着祖孙三代攒下来的几千把锡镶紫砂壶,离开北京,到威海环翠区桥头镇的乡村打造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传承锡镶文化。

    几年来,她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都倾注到了这片土地上,很多人都说她“傻”,可她却觉得值得,并坦言,自己的处境再困难,也绝不会卖掉其中一把壶。

    这个大家口中的“傻女人”,叫王春晓。

    当谈到为什么一定要在威海的乡村打造这样一个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时,她说原因有二。首先,锡镶发祥于清光绪年间,是威海独有的传统手工艺之一。2009年,“威海锡镶技艺”更是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要打造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首选发祥地威海。其次,她自己祖籍就在威海,一直想找机会回家乡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也很喜欢乡村生活,想用文化赋能乡村。

    豫丰商号主题、红色文化主题、彩绘壶主题……走进风格各异的展馆,充满年代感的老锡镶壶、古香古色的环境氛围、具有沉浸感的场景布局,让参观者近距离、多维度地感受到了威海锡镶文化的独特魅力。

    威海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坐落于环翠区桥头镇信河北村,展览面积约3000平方米,藏有2000多把晚清民国时期锡镶紫砂茶壶。展馆在原有民房的基础上,根据锡镶工艺起源的时代文化,进行精简且细致的装修,以还原当初的生态景象,并赋予文化特征和生态理念。

    在桥头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春晓用将近两年的时间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打造成东南乡景区,不包含艺术品,投资已经近千万。景区里一花一草一木的栽种和移除,都由她自己亲手把握,王春晓将这里比作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王春晓还将许多非遗传承人引入东南乡景区。威海锡镶非遗技艺传承人王海峰的手工坊入驻后,剪纸、皮影、木艺、花饽饽、柳编、葫芦等非遗文化老师也陆续加入,他们为了同一种情怀,在此处扎根。

    穿行在景区,跟着方向牌的指引,踏过一片片青砖,走过一座座木桥,在不同主题的展馆内,细细端详老物件、老照片,静心感受“东南乡”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在非遗体验基地,沉浸式体验锡镶、花饽饽、葫芦画、盘扣等非遗文化。

    “这里有影视拍摄基地,提供民宿、餐饮服务,大家可以到农场感受田园生活,穿着汉服游园。我们还利用抖音直播平台完成后续沉浸式体验的所有文创产品的销售,这个项目能带动年轻人,像是90后、00后也会回到我们的乡村。”威海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馆长王春晓说。

    王春晓把村里闲置的房子流转回来,让村民每年有收益,同时带动着村民再就业,也给老百姓做公益剪纸、锡镶培训,带动地方旅游发展。如今,东南乡景区每天可以接待容纳住宿100多人,接待研学1000多人。

    让更多人知道威海有个“东南乡”,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威海的锡镶文化。王春晓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每个到过这里、被她感动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她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