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文明村镇创建 | 临港区:文化惠民,乡村更动人

2023-12-04 编辑: 宋倩

      开展送戏下乡、纳凉晚会等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开放农家书屋,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乡村振兴”共建新模式;力促文化长廊与文明村镇建设融合发展,美化乡村环境、丰富乡村精神内涵……近年来,威海市临港区用好当地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聚合各方力量,激发振兴活力,走出一条以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文艺巡演唱响幸福生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这里动作不齐,再来一遍”……近日,在草庙子镇西李家夼村,由村民组成的文艺队正紧锣密鼓地排练,为送戏下乡准备节目。

      西李家夼村妇联主席张华英说,近年来,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村文化广场宽敞、基础设施完善、硬件软件齐备,日子越过越好。大家喜欢通过演出的方式,用歌声唱出生活的喜悦,用舞姿跳出美好新生活。

      与此同时,在草庙子镇蒋家庄村,“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活动正在进行,独唱、舞蹈、戏曲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场。村民孙先生说,在家门口和乡亲们一起看看演出、聊聊天,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今年以来,草庙子镇开展草庙子纳凉晚会、大活报等品牌文化活动,完成送戏下乡任务400多场,各社区、村开展文化活动200多场,重点培育和孵化民间社团和文化志愿者队伍4支,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基层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农家书屋点亮书香好时光

      “我家种了不少桑树,但总感觉自己在管理方面跟不上趟儿,所以一有空我就到这里看看种桑树的专业书籍,给自己充充电。”11月27日,在蔄山镇北申格村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村民张秀武边翻阅书籍边说。

      北申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丛滨说,自从建起农家书屋,前来借阅、看书的村民络绎不绝,大家从书中寻找科学种田方法和致富门路。农闲时,村里也经常组织大家来这里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种植养殖技术等。

      村里的孩子们更喜欢来农家书屋。“自农家书屋开放以来,许多孩子课余时间来看课外书、写作业,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北申格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吴增玉介绍。农家书屋的开放,既避免了孩子们课余时间沉迷于看电视、玩手机等现实问题,又让他们在阅读中发挥想象空间,锻炼思维能力,还能交到兴趣相投的好朋友。

      截至目前,蔄山镇共建成文化站、图书馆分馆各1处,建成村级基层文化服务点9个、农村农家书屋20个,形成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基本网络,完善提升71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蔄山镇将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乡村振兴”共建新模式,全力打造群众“致富学堂”和“精神粮仓”。同时,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乡村振兴添劲赋能。

      文化墙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汪疃镇祝家英村,崇文街道路两旁是洁白的文化长廊,由9组不同形象造型组成,融合了廉政文化、孝德文化、新时代文明等元素,“仁义礼智信”雕刻其上,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村民日常生活中。村里打造的乡村记忆馆等,更是保留了家风文化和乡村记忆。

      绘制文化墙,让墙壁“说话”,是汪疃镇运用乡风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汪疃镇在打造乡村文化长廊、提高乡村颜值的同时,增强乡村文化气息,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原来都是水泥墙小广告,现在抬头看到的是美丽字画,让人心情舒畅。现在村民每天都自觉打扫门前卫生、清理垃圾,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祝家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润超说。

      在汪疃镇石家泊村,山东大学(威海)公共美术系的大学生们为村里进行艺术创作,一幅幅具有乡土特色、农村风情的文化墙出现在大街小巷,让整个村庄满满“艺术范儿”;后白鹿村结合村庄文化特色和景观现状,以儒家“五常”为主题,在村内打造3处大型白鹿主题雕塑、1处白鹿主题公园和白鹿文化长廊,为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提供阵地。

      文化长廊的建成不仅展示了农村文化环境建设成效,还营造了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为村民拉起了一条文明与和谐的精神纽带。

      近年来,汪疃镇立足于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群众文化需求,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聚焦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等,创新推出农家书屋、文化长廊、苹果文化苑等阵地,把汪疃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连续多年举办汪疃葡萄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文化振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有力推动文化繁荣、乡村振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