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乳山市

威海营商行 | 乳山市:打造“信用+幸福餐桌”模式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

2023-12-1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2020年以来,乳山市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探索“信用+幸福餐桌”互助养老模式,突破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限制,变政府主导为社会共建,变居家用餐为集中就餐,打通了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乳山市共建成“幸福餐桌”153处。

  拓展渠道,筑牢幸福餐桌建设基础

坚持自筹自建,强化镇村主体责任。乳山市114个村立足村集体经济现状,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自主筹措资金建设幸福餐桌;全市61%的幸福餐桌依托敬老院、幸福院等托老机构,采取配餐送餐模式建设幸福餐桌。通过“堂食+送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解决高龄和失能老人就餐需求,实现为老服务“零堵塞”。
加大补贴力度,发挥财政支持作用。积极支持“幸福餐桌”服务“暖民心”工作,按照规定标准,对每处幸福餐桌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各镇街按照同等标准予以配套,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资金,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
鼓励慈善捐赠,引导爱心力量帮助。建好“幸福餐桌”“基金池”,蓄足发展源头活水,并广泛发动社会募捐,成立“信用爱心基金”,为幸福餐桌长久运营提供了补充。
强化多元共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寻找外援”借力发展,92%的幸福餐桌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创收尝试,保障“幸福餐桌”工程运转有效。城区办腾甲庄村开创性提供餐饮外卖服务;仇家洼村对外提供食堂场地租赁服务,用于举行婚宴、寿宴等其他形式的大型活动。

  聚焦问题,助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

聚焦“一餐热饭”。根据老年人口分布、用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规划153处幸福餐桌建设,覆盖了82.5%的城乡社区,各镇村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堂食或送餐服务,为3300多名老年人解决了“一餐热饭”问题。
聚焦情感慰藉。各镇村积极打造“15分钟村级养老服务圈”,把“幸福餐桌”建在距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等场所步行不超过15分钟的地方,方便老人饭后结伴交流、娱乐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聚焦居家安全。推行“菜单管理”、建立“饮食档案”、实行“饭前吹哨”,动态掌握老人情况,对于前一天登记但未按时用餐的老人、连续2天没有到食堂用餐的老人,村委会安排志愿者进行家访,如遇老人身体不适等情形,第一时间帮忙解决,以实际行动确保老人居家安全。

  创新举措,促进食堂经营长效运转

集体经济支撑有力。白沙滩镇白沙滩村建设“村办企业支持型”幸福餐桌,通过物业服务、高效农业发展、鲁酱酒业等9个村办企业以及村内外爱心人士捐赠等方式资助幸福餐桌,免费为全村130多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为幸福餐桌的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抱团发展。南黄镇院后村建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参与型”幸福餐桌,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从村级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中划出30亩土地建设互助养老产业基地,基地的年产出及收益9万元,全部用于幸福餐桌,确保食堂供给充足、有效运营。
发展项目提供保障。大孤山镇石硼杨家村建设“产业项目扶持带动型”幸福餐桌,投资20余万打造幸福餐桌,探索采取“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在食堂屋顶新建50.6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收益3万元,为解决幸福餐桌长期运转提供了资金保障。
志愿服务减少支出。南黄镇冷家村建设“志愿服务保障促进型”幸福餐桌,克服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难,依托“政府扶持、村级主办、志愿引领、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机制,采取“群众捐赠,众筹共建”的方法,引导村民参与幸福餐桌建设和运营,全体村民轮流到幸福餐桌志愿服务,解决了幸福餐桌用工等方面支出问题。

  量化应用,激发“信用有价”成为共识

老人资产置换。针对老年人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信用券置换”的理念,让老年人也能依靠自身能力获得“一餐热饭”。
子女亲情转赠。引入信用券赠与方式,拓宽幸福餐桌就餐人群,老人的子女或参加村集体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或为幸福餐桌捐款捐物,或为村集体、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均可获得对应的信用券,老人可凭子女赠与的信用券到幸福餐桌就餐。
百姓参与获得。依托幸福餐桌、信用超市等载体,丰富信用券的使用范围,村民获得信用券可用于村内“信用超市”兑换物品、免费理发洗衣等,激发了村民对村级事务管理的热情,积极参与打理“暖心菜园”、食堂帮厨帮灶、义务送餐上门等志愿服务。(来源:乳山市委宣传部)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