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布

2023-12-11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孙大伟 殷玉鹏)近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12月8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规划》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全国人口普查等数据为基础,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风险评估,为科学确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空间战略奠定基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鞠云介绍,《规划》是指引威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统筹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下层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规划》共15章,按照“现状与风险评估—目标与格局—空间对策—实施保障”的逻辑框架展开,主要包括指导思想与规划基础、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空间格局与支撑体系、规划指引与实施保障四个方面。凡在威海市域范围内涉及的各类土地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均应符合《规划》的要求;所有与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相关的各项规划、计划、政策的制定,均应与《规划》相衔接。

      作为全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之一,威海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思路上,把“精致城市”理念运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结合我市实际,应用“生态赋能、以海定陆、碳汇城市、产业区块”等先进技术方法编制规划,落实了国家、省重大战略,明确了“三生空间”的格局和管控目标,做细了“三条控制线”的边界范围。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都剑光介绍,在《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上,《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目标,从蓝图式规划走向治理型规划。

      《规划》内容涵盖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且有诸多特色和亮点。《规划》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顺序,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9.2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15.4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不低于1152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07平方千米、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45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1.3倍以内,全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为663平方千米,城市开发建设更集约、更高效。

      《规划》系统谋划了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格局。构建了“五区四带多园”的农业生产格局,以“五区”统筹我市农业空间布局,打造四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构建“一屏一带十廊多核”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构建“中心引领、环海发展”的城镇开发格局,提升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服务能级,打造千公里海岸复合功能带和中部产业隆起轴,重点推进环海湾地区重要城镇、重要产业平台、滨海旅游景区等发展建设。

      《规划》进一步提升保护了城市风貌、地域文化特色和宜居环境。明确了威海“大气山海,精致栖居”的城乡整体风貌定位,构建“市级-区(市)级-乡镇(街道)级-社区生活圈”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提出了“多元引导、产业引领、突出重点”的城市更新策略,因地制宜采取“拆除重建、整治提升、整备盘活”三种方式引导不同区域更新,有序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通过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规划》有效落地实施。在规划目标导向上,重点对各区市包括三条控制线、耕地保护等约束性和强制性内容作出规定。建立重大项目清单和制定近期行动计划来推动规划实施,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相关部门的重大项目充分衔接。在总规的基础上,建立威海“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全域全覆盖空间管控的规划愿景。建立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强化对交通、能源、水利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合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本次规划将形成统一空间边界、统一土地用途、统一管控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可以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开展规划动态维护,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进行及时反馈和必要修正。(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