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新引进青年人才突破2万名!威海这样书写“人才引育答卷”

2023-12-15 编辑: 徐栋波

  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是威海鲜明的城市基因,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兴威”战略,营造人才安心立业的最优生态,全市新引进青年人才突破2万名,博士和海外留学人员超过400名,位列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第43位、山东第4位。

  为推动人才与发展同频共振,我市聚焦医疗器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精准打造人才引领发展先行区,以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统筹产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创建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等18家重点研发平台,汇集起20多支顶尖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突破有源医疗装备、第三代碳纤维等多项技术壁垒并实现产业化,成为全省首批四个人才集聚节点建设城市之一,为人才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同时,整合特色资源构建起多个人才集聚“新地标”,其中环翠区立足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立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地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39个。荣成市打造19处“荣归故里会客厅”,深耕在外专家人才资源,推动渔业机械仪器创新研究院等人才载体和8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临港区发挥省级产业链“链主”优势,举办“山东省碳纤维产业链推进大会”,与40多支高校团队开展合作,12个延链补链项目入驻园区。

  为推动人才引育与产业创新有机融合,我市运用以会引才、以赛选才等新模式,举办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等20多场产才对接活动,促成200多位专家与企业携手攻关,入选各类领军人才项目80多个,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1.5亿元。依托骨干企业布局59家博士后科研平台,集聚青年科研人才到产业一线大展身手,全市在站博士后项目达130余项,20多个项目获市级以上资助,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2金、4银、13铜,创历史最好成绩。引导驻威高校、创新平台赋能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链人才链“解链”“融链”行动60多场,解决企业技术需求280多项。哈工大(威海)积极探索“研发在高校、产出在企业”人才共享机制,打造的天凡科技模式在20多家企业推广。山大(威海)机电装备与智能控制团队带动有研稀土、奥文电机等电机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新增销售收入1亿多元。

  为让人才时时处处感受到城市的活力与温度,我市构建起全过程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身有所归”、“心有所向”“业有所成”。构建“威海英才卡”为标志的绿色通道服务体系,提供32项专属服务,贴心服务1200多位高层次人才。举办“名校直通车”“家乡名企行”“人才安居节”等120多场活动,擦亮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标签。优化“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工具,设立高校人才育苗基金,打造“郭永怀之星”双创赛事,260家企业纳入“人才有价”保障范围,9家高成长性人才企业获得股权投资1.45亿元。

  为构建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良性生态,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以真金白银的政策保障、梯次衔接的育才工程、灵活多样的干事平台、真心实意的服务保障,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作。围绕激发高端人才“头雁效应”,对高能级平台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提供最高1000万元资助。实施“威海英才资助计划”,深挖本土人才潜力,开展技能兴威、青年托举专项行动,激励更多人才走技能成才之路、加快培养创新生力军。出台“人才飞地”支持计划,对设在海外省外的企业创新机构给予专项支持……一系列实打实的干货“礼包”、良好环境、一流服务,正吸引着更多人才“扎根”威海。(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