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联合国人居署向全球推介“精致威海”发展指数 | 巡礼2023·威海高质量发展这一年⑥

2023-12-24 编辑: 刘晓佳

      2023年,威海精致城市建设的做法再次得到联合国人居署肯定——

      在2023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期间,我市作为2022版《上海手册》案例入选城市的唯一代表,在由联合国人居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政府联合指导的社会治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城市论坛上作交流分享。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指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牢记嘱托,市委、市政府将“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定不移把精致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

      2023年,威海入选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名单,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红色物业”经验再获全国推广……不断探索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威海路径”,威海正在努力打造精致城市的威海样板。

      先行先试 一批“威海经验”走向世界

      2023年10月28日至30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举行。威海围绕“以精致为底色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经验分享和成果推介,向世界递出了一张“精致名片”。

      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我市作为2022版《上海手册》案例入选城市的唯一代表受邀参加,并会同联合国人居署专家和参会嘉宾共同推介精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

      连续两年在“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上亮相,这是联合国人居署对威海精致城市建设持续探索的认可。

      建设精致城市没有先例可循。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殷切嘱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需求角度出发,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真正建成人民满意的精致城市。

      立足城市实际,我市确定“三高一特”的精致城市基本内涵,坚持“六精”融合,以先行先试的勇气闯出“威海经验”。

      立法先行。威海在全国颁布首部精致城市建设条例,编制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制定修改16部细分领域地方性法规,为精致城市建设立稳“四梁八柱”。

      顶层设计下,威海在全国率先开展第四代城市设计,先后获批“城市双修”“无废城市”“美丽城市”等国家试点,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精致城市建设“写下”一连串生动注脚。

      2023年,威海将“推动精致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列为政府工作目标的第一项。精致城市建设指挥部继续高效运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自上而下构建起高效顺畅的工作体系。《威海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陆续印发,将工作转化为具体的“进度表”和“施工图”。

      随着架构体系的不断完善,“威海经验”也不断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我市举办精致城市论坛,发布精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精致城市战略研究,为威海和全球探索精致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精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对外发布。6月12日,联合国人居署、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威海举办精致城市论坛,发布精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这套指数由产业能级、生态宜居、文化建设、治理效能等不同方面的近70个核心指标组成,既是对精致城市建设绩效的客观评估,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指导和引领。

      建设经验多次对外推介。4月,威海在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专题论坛上做主旨发言;5月,在2023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区域品牌创新发展分论坛·威海市区域品牌推介会上向全国推介;11月,智慧小区“威海案例”再获联合国人居署推介。

      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威海建言献策。9月,威海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连续六年举行,一批世界高管专家和知名人士受聘为委员顾问,确保精致城市建设始终对标国际水平。

      “感谢威海一直以来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与贡献。作为2003年联合国人居奖获得者之一,威海充分体现了在可持续提升人类居住环境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谢里夫说。

      全域精致 “威海实践”走出特色路径

      原有的铁棚拆除不见,停车位增加了一倍多,隐藏的暗河成了亲水步道。11月,新改造的长峰农贸市场崭新开市,曾经的城市“伤疤”成了新亮点。“市场环境好了,来逛的人也多了,平均每天都能卖个千儿八百元。”市场摊主董书华说。

      新改造的长峰农贸市场,是今年我市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项典型示范工程。

      长峰市场的嬗变,见证了威海城市建设的“精致实践”。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中,我市以城建重点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有机更新,带动城市能级和品质的“双提升”。

      坚持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系统实践,我市启动实施两轮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清洁供暖、环境提升等一系列行动,把群众诉求集中的充电桩、垃圾分类等10项内容列为老旧小区“十大必改”内容,不断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启用,文登区“康成·九龙城精品商圈”打造“公园式”新地标,南海新区滨海社区在小区中打造千余平方米的群众活动空间……全市已新建改造254座口袋公园,建设10处儿童友好社区试点,改造385个老旧小区,让“精致”真切融入百姓生活。

      环海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包括路面维修、绿化提升、停车位增设、智慧小区打造等数十项,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体检”也为城市发展“把脉增色”。在连续三年开展城市体检的基础上,威海在2022年城市体检中主动增加了区级、小区级两个层级,探索增加了23项特色指标,为全市所有住宅小区逐一建立体检档案,给精细化、协同化、差异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在逐渐精致,乡村也在新的探索实践中更加美丽宜居。威海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农村公路网络体系5895公里,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改厕、饮水安全、公交出行和市级清洁村庄等实现全覆盖。

      “城”的精致触手可及,“人”的精致更加温暖贴心。威海坚持人民至上,用绿色和温情打造精致城市,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更有认同感、更有归属感。

      12月17日,大雪让整个威海披上了一袭白衣。环翠楼街道西门外社区居民孙贵强早早起床,和身着红马甲的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扫雪——这是“红色物业”带给社区群众的真实改变。

      温度,体现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经历里。全域推进红色物业创建工作,眼下,全市1061个住宅小区都有了红色物业,全市住宅小区业委会覆盖率、物业缴费率、业主满意率,分别达到99%、88%、92%。

      环翠区竹岛街道翠竹社区设立红色物业议事角,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凝聚起社区治理强大合力。

      温度,也体现在城市的文明气质中。在实现文明城市建设“全域一片红”的基础上,全市23人获评国家和省级道德模范,8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90人入选“山东好人榜”,1100人被评为“威海好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29%,位居全省前列。

      持续探索 打造精致城市“2.0版”

      日落时分,悠闲地坐在彩色太阳伞下吹着海风,和朋友聊天、品咖啡……今年夏天,如此惬意的“打卡”,在位于小石岛的网红咖啡店“I AM JOJO小石岛·日落店”不断上演。

      今年暑期旅游高峰,众多游客到小石岛景区“打卡”,尽情享受滨海“慢生活”。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废弃的院子,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其中的变化,源于精致城市建设的新思路。五年的持续推进后,威海总结以往经验,加快谋划构建精致城市“2.0版”,寻求精致城市建设的“更优解”。

      从“1.0”到“2.0”,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以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年度城市体检等三方面为抓手,2.0版本更加突出全域精致、均衡发展,全龄友好、全民共享,智慧管理、人性服务,全球视野、品牌转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鲸园文体公园集文体、休闲、普法、儿童友好等功能于一体,受到市民欢迎。

      特色街区打造,成为我市在探索“2.0”版本中的重要一笔。从全域角度定位城市更新,我市印发《威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并于今年精心筛选小石岛及西海岸片区、卫城—金线顶、威海公园—国际展览中心等中心城区10个重点片区进行集中谋划打造。

      与特色街区一并推进的,还有社区环境焕新、蓝绿空间提质等8大特色行动。相关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也在一并完善,“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特色,聚集城市人气。

      随着荣成渔家风情样板片区的建设,今年,宁津街道东楮岛村村民杨桦家的海草房“火”了一把。“从6月份到8月底,我们家住了三四百人,两个月赚了十多万块钱。”杨桦说。

      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创建,87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成为威海乡村精致图景的“开路先锋”。按照片区的不同特点,威海将片区分为滨海型、山区型、城郊型等类型分类探索,为每个片区找准发展定位和突破方向。

      在里口山王家疃“慢街”,游客们正漫步赏花,畅享休闲乡村游。

      全市48个建制镇也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政策体系向镇村延伸,推动小城镇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错位、特色发展。

      与此同时,新一轮的城市体检,也将为“2.0版”的威海“把脉开方”。

      “2023年城市体检已经开始进行。”威海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戈春珍说,新一年的体检内容将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我市特点,拿出更加完善的统计指标,回看城市建设成果,寻找短板和不足。目前,资料收集和分析统计工作正在同步展开。

      威海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打造精雕细琢的人民城市。

      这是一张“新蓝图”,也是一本“任务书”。加速迈向精致城市“2.0版”,威海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打造精雕细琢的人民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自豪感和满意度。

      ■一线故事

      到幸福驿站歇歇脚,真好!

      “这个天儿,今天就开始冷了……”12月15日下午,呼啸的北风已经吹了起来。环卫工人杨玉智和同伴完成了工作,走进了附近的“幸福海·上海路驿站”。

      今年新建的幸福海·上海路驿站是我市打造的首个“幸福海”驿站,可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一站式休息、阅读、育婴等服务。

      坐落于经区环岛东侧的转角处,这里是我市启用的首个“幸福海”驿站。将原本简单的板房小屋进行扩建改造,从大年三十开放那天算起,它就成了杨玉智和附近一大批户外工作者的“暖心港湾”。

      一进门,热乎气儿就扑面而来。将饭盒放进微波炉,杨玉智熟练地把时间调到3分钟、按下开始键,一看就是这里的“老主顾”。

      “驿站里有休息区,暖气也开得足,遇上像今天这样的恶劣天气,我们能有个落脚的地方,暖和又暖心!”回想第一次发现驿站的情景,杨玉智还记得清楚。那天,以往打扫完卫生只能赶着回家的她“转角遇到暖”——能够在这里避避风暖暖身,再喝上一杯热水,整个人的状态都好起来了。

      桌椅、微波炉、空调、直饮水……冬天,这里是“暖心小屋”;夏天,这里是“凉爽餐吧”。不论是谁,累了困了,都可以来这里歇歇脚热热饭。驿站休息区域还安排了医药箱、便民服务箱等各种设施,方便群众“一站式”享受休息、阅读、免费手机充电、应急医疗等多项服务。

      随着驿站的启用,不仅是户外工作者,这里也成了附近群众休闲放松的“打卡地”。

      一张棋盘摆在中央,两名棋手坐在两侧,桌边围上三四名观棋“真君子”,下午两点,驿站的空气又活跃了起来。附近的“棋王”——76岁的赵保生照例来报到,如今的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象棋课”的授课课堂,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就在这里安然度过。

      驿站里不仅能下象棋、看看书、说说话,现在功能更加丰富。这里不定期开展义诊、义剪、知识讲座等公益活动,吸引了很多人;有时候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党员们在这里学习交流……目前,平均每天来到驿站歇脚、活动的居民接近30人,公益活动共服务550余人次。

      小小驿站,成为全市精致城市建设提升的“大窗口”。在上海路驿站之外,九龙湾等4座驿站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24年可投入使用;明年,我市还计划建设完工一批新驿站,结合群众意见建议增设新的细节和功能,为更多的户外工作者、市民和游客提供关爱和方便。(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