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文登区:“指尖上的非遗”擦出传承“新火花”

2023-12-26 编辑: 宋倩

      12月22日,山东省农林水系统花饽饽(花馍)制作技能大赛暨文登花饽饽民俗节在文登区举办,来自全省11支代表队的40名职工现场切磋技艺,八方来客因花饽饽相会,共商花饽饽产业发展之路。

      文登花饽饽民俗节开幕式上,文登花饽饽产业发展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文登花饽饽协会分别与6家金融机构及供应链企业签约,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和文登技师学院授牌,将文登花饽饽协会列为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发布了文登花饽饽品牌标志,并为6家市级非遗工坊授牌。

      开幕式结束后,山东省农林水系统首届花饽饽(花馍)制作技能大赛在文登区龙山花饽饽产业园举行。大赛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其中实操部分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新时代·美好新生活”为主题的自选花饽饽作品和“开口笑大枣饽饽”制作。

      大赛设团体奖、优秀组织奖和个人奖,其中个人获得竞赛第1名的选手,由省农林水工会向省总工会推荐申报“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前26名的选手都能获得证书和奖金,分别给予5000元、2000元、1000元、800元的奖励。

      实操现场,选手们在操作台上巧手翻飞,大显身手。和、揉、擀、切、包、卷……普通的面团经他们的巧手,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艺作品。经过激烈角逐,山东威高食品有限公司职工张元科、山东益养德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职工林鹏、潍坊家缘家政服务公司面点师马丽萍分别斩获个人前三名。

      张元科的自选作品是《金龙贺寿》,谈到作品创作,他说:“应景龙年,我创作了这个作品,第一层是寿桃、第二层是两条盘龙吐出金元宝,上面写着‘福寿年年’,底座是荷花和富贵花。”张元科表示,本次大赛对手的实力都很强,他能获得第一名感到很荣幸。今后他将继续钻研花饽饽技艺,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林鹏的自选作品是《金龙送宝》,他说:“我们家三代传承花饽饽技艺,现在花饽饽受众群体还是以中老年居多,我们在花饽饽制作中逐渐加入卡通元素,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花饽饽、喜爱花饽饽,让花饽饽走出胶东、走向世界。”

      作为评委,临港区汪疃花饽饽面食技艺协会会长于日芬对本次赛事大加赞赏,“大赛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全省各地的选手同堂切磋技艺、彼此交流。这些年,我参加的花饽饽技能比赛不少,这次比赛我明显感受到参赛选手更加青年化,这对非遗传承而言是个可喜的现象,‘老手艺’逐渐焕发出‘新风采’。”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文登花饽饽,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2020年,文登被授予“山东省花饽饽之乡”称号,眼下,文登区共有11位花饽饽非遗传承人。今年以来,文登花饽饽亮相2023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作专题推介,并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等20多项荣誉,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登花饽饽的火爆出圈,很大程度是因为融入当下的审美趣味及健康饮食要求。文登花饽饽食材上以面粉为原料,辅以鸡蛋、牛奶、蔬菜汁等配料,绿色健康、手工制作,且造型多样、惟妙惟肖,老少皆宜、妇孺皆喜,被誉为蒸出来的艺术品、健康品。

      近年来,文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花饽饽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全国首个花饽饽产业扶持意见,打造两个专业产业园区,围绕产业发展、技艺创新、品牌打造,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花饽饽生产企业33家,小作坊131家,另外还有大量花饽饽民间家庭制作间,年产值已从最初的300多万元增长到4亿元。

      其中,代表企业有威海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东益养德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威海金穗朵食品有限公司等,初步形成了祝寿类、儿童卡通类、餐桌类等大类,单品、蛋糕、礼盒、零食、抓周等系列产品,共上千个品种款式。如今,文登花饽饽走进了千家万户,“花饽饽”不仅成为百姓致富的“金饽饽”,更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和胶东民俗文化的载体。(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凌玉 通讯员 张斌 郭彦成 孙潇/文 记者 杨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