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草庙子镇结合各社区自身特色,找准儿童、青年、老人三种人群的“兴奋点”,打造出更多“小而美”的公共空间,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充分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用参与度换认可度、增凝聚度,为基层治理难题寻找新“解法”。
“童”参与,儿童议事会悄悄改变社区治理模式
走进草庙子镇林泉小区“儿童之家”,这里十分热闹,几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正聚在一起玩耍,家长在一旁分享育儿经验。这里有专门的绘本区、适合孩子身高的小桌子、多类型的益智玩具、共建单位组织的亲子互动游戏课程……这个功能齐全的“儿童之家”受到周边居民的欢迎。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指标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坚守儿童立场、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力量,同时激发儿童对社会的关注关切。对此,林泉小区早已开始探索。“对我们小区来说,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有水准、有情感、有温度’的场地,以儿童友好‘小切口’撬动社区治理‘大民生’,已成为我们努力发展的方向。”林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伟东说。
前不久,林泉小区一月一次的“儿童议事会”在“儿童之家”召开,12对亲子家庭以“议事者”的身份参与,孩子们作为议事员,是这场活动的主角。这场从“一米高度”来看社区治理的活动,让社区听到了更多儿童的想法和声音,也让社区在基层治理中有了更多创新。
效果显而易见。以前,林泉小区有个别居民占用公共绿地,建成“私家”小菜园,社区针对这类现象召集居民开了协商会,但结果并不理想。刘伟东说:“当时正值社区‘儿童议事会’成立,我们就决定以试一试的心态,把难题交给孩子,当月就清理了近30处小菜园。”
如今在草庙子镇,各个社区都在整合多方资源,将社区儿童群体与社区党支部、小区物业、社会组织、联建单位等多元主体治理力量进行有效融合。“儿童之家”等这些“小而美”的公共空间,已成为儿童参与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台。
近日,在嘉和社区,“儿童观察团”成员正在开展“小小物业经理”职业体验活动,他们真实参与垃圾捡拾、树木修剪、楼道整治等物业管理工作,在社区“物业经理的一天”“环卫工人的一天”“安保人的一天”等角色体验不断上演;峰山社区围绕“低碳环保”理念,开设儿童跳蚤市场,让孩子们把自己家中搁置已久的玩具、书籍等拿出来,自主买卖,形成儿童主动思考、建言献策与社区匹配需求、共建共享的良性互动。
“只有在各方面都让儿童有参与感、体验感,才能真正实现‘儿童视角’赋能社区治理。”草庙子镇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已陆续组织开展科学小课堂等服务项目,打造了“儿童议事团”“小小导赏员”“家庭志愿小队”等一系列特色品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汇聚青年力量,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12月20日,大雪纷飞,寒气袭人。
刘乾坤是水电维修工,住在城南人家小区。听网格员说,邻居吴大爷家的暖气管堵了,当晚一下班,他就先过来帮老人修好。
像刘乾坤这样会手艺、平常能帮老人搭把手的年轻人,临泉社区有近300名。为让青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委牵头,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网格员摸需求,居民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青年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就把活儿给干了。
说起动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很多基层工作者都犯愁。但在草庙子镇,这里早已汇聚了一帮青年社工达人。他们以“青年+”的模式,召开青年议事会,引导青年发表见解、建言献策,把青年的想法和思路连接到社区治理、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使青年成长为协助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社区治理的新力量。
如今,在草庙子镇,社区有需求,青年一呼即应,并根据问题精准对接,“我为群众办实事”“金辉助老”“青年网格”“文化大讲堂”等喜闻乐见的青年活动,在各个社区正陆续开展。
青年友好,在草庙子镇还有更丰富的诠释。
为做好青年发展友好型乡镇提档升级工作,草庙子镇还高标准建设了威海市青年发展服务中心(临港站),打造青年会客厅、青春自习室、青年读书沙龙等交流阵地,为各行各业青年等群体提供活动平台。
9月24日,2023威海临港新青年音乐节圆满落幕。两天时间,天南海北的乐迷们因热爱前来奔赴一场“新青年”之约,让青年们找到了自我,看到了家乡的力量,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草庙子镇打造“青年友好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青年力量的汇聚无疑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老”力量凝聚新合力
炒西蓝花、排骨、饺子……11时15分,悦泉社区幸福食堂准时开餐,热气腾腾的饭菜传来阵阵香气。就餐区内,一排排餐桌摆放得整齐有序,前来就餐的老年人聊着家常,其乐融融。
悦泉社区老年人偏多,为解决他们吃上“热乎饭”难题,社区坚持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社会合作型模式,与有实力、信用好的餐饮单位共同建设运营幸福食堂,为75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幸福食堂爱心卡,严把原料采购、饭菜制作、就餐服务等质量关,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老年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家门口”能吃得饱吃得好,还能有更精彩的生活。
前几天纷飞的大雪,丝毫不影响尚书院小区老年居民到活动中心的热情。自打这个活动场所正式亮相后,老伙伴们走了进来,聚餐看书、亲子玩乐,一时间人气满满;到后来,围绕居民的真实需求,功能不断扩展,乒乓、舞蹈、曲艺等各种兴趣队争相组织活动,这里逐渐发展为邻里们商量事情的议事平台。
林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没闲着,10余名老人手握毛笔,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认真临摹,这些老人是“暮光盛汇”老年微课堂书法班的学员。
为拓宽养老服务阵地,草庙子镇充分整合各社区阵地资源,开设多个功能室,在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有志愿服务点、居民议事室、书法室、舞蹈室、棋牌室、妇女儿童活动室等功能区,为老年人着力构建参与议事、休闲娱乐等一体化服务阵地。让老年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参与社区治理,帮助化解小区纠纷,开展关心关爱活动。
关爱老年人,不止锦上添花,还有雪中送炭。草庙子镇各个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门成立为老服务项目,结合共建单位、党员“双报到”,定期开展为老服务。根据辖区网格情况划分助老网格,每个网格做到专人负责、人数清楚、房号熟悉、范围明确。充分发挥网格内居民、共建单位、“双报到”党员中在医学、应急、法律等方面的优势,定期对独居、空巢、失能、重残等特殊老年人上门入户查看,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文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