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2023’央媒眼中的精致威海:又拼又火!

2023-12-29 编辑: 徐栋波
时光如梭,2023年收官在即。站在终点回望,将如何盘点这一年的威海?
  2023年的威海,很拼。威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锚定精致城市建设、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四个主攻方向,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大抓经济、勇争一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2023年的威海,很火。绿色低碳、招商引资、文化旅游、“核风光储”、整车运输……一年来,精致威海建设的新成效、新亮点频频“出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纷纷聚焦、频频点赞,以图文报道、视频新闻等形式,将2023年的精致威海展现在世界面前!

 
  定力十足:“大抓经济”不动摇
 
  2023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尤为重要。威海树牢大抓经济鲜明导向,全面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突出工业经济加力提速,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
  这一年,人民日报头版两次聚焦威海。其中,《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文章报道了我市大力开展智能制造攻坚突破专项行动,坚持数字化赋能,加快培育八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十条产业链的举措成效。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高质量发展》则将笔端对准我市迪尚集团,报道了在这里设计制作一件样衣无需面料采购、实际缝制。花几分钟,在数据库中找到合适的资源,用3D技术进行虚拟缝制,一件成衣就打样完成。
  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人民网、《瞭望》杂志、央视《晚间新闻》等“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报道指出,我市加快海洋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赋能产品高值化,自主突破了掌握水下航行器、海洋碳纤维等一批关键技术,通过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海洋生物产业从原料级向功能食品医药级转变,走向价值链高端。
 
 
  今年7月,中宣部新闻局部署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威海,60名央媒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在我市进行深入调研采访,累计刊发20余篇新闻作品。其中,人民日报推出“记者手记”《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手记·精致城市看“精”“智”》,聚焦威海重器做得“精”、传统加工产业显现“智”气,阅读量达40万。

 
  全力拼经济的威海受到多次央媒关注。央视《新闻直播间》推出《山东威海:瞄准链主企业 以商招商促进产业集聚》节目,报道了我市通过政企合作共建产业园的模式,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铝精深加工产业园,总投资已超30亿元。经济日报刊发的《“钓”起一个大产业》稿件,报道了我市钓具产业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了渔具全产业链,生产的碳布、鱼竿、鱼饵、鱼线轮、导环等产品,远销海内外。

  动力澎湃:“风光核储”绿能足
 
  2023年,威海成为全省唯一集齐“核风光储”新能源类型的地级市,也被央媒多次报道。其中,中新社刊发长篇通讯《集齐“核风光储” 山东威海不断提升经济“含绿量”》,深入展示我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新举措新进展。

 
  今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稳投资,重大工程挑大梁》稿件,报道了位于我市文登区的国网新源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为山东电网增加了60万千瓦优质调峰能力,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7亿千瓦时。
  聚焦海上风电建设,央视《新闻直播间》推出《山东威海 乳山加速推进海上风电建设》,讲述了我市以乳山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为契机,招引一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一期项目投产后,新华社、央视等央媒又及时推出跟踪报道。
  9月19日,新华社刊发《山东装机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发电》报道,文中指出作为山东胶东地区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文登电站将为山东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示范基地、打造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发挥核心调节作用。

 
  12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荣成投入商运。对此,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纷纷推出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的重磅报道。
 
  智力汇聚:“智转数改”向高端
 
  2023年,威海以“智改数转”进行制造业系统重塑,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7月28日,新华社《生产线“上云端”——山东威海制造业转型升级见闻》报道中指出,我市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主要发力点,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赋予制造业更强竞争力,已拥有国家、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39个。

 
  8月21日,经济参考报整版报道聚焦“威海制造”。文中表示,我市多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通过多年深耕高新技术产业,已在打印机、碳纤维、医疗器械、海工装备、轮胎、房车等产业领域形成优势,正通过高端化引领、生态化集聚、智能化改造等举措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成为目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魅力无限:“威海旅游”火全年
 
  2023年,全国旅游市场掀起“威海热”。在这个火热的夏天,新华社推出《山东威海:暑期旅游火热 日均迎客超30万》短视频报道指出我市旅游热度达到高峰,成为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之一。7月、8月日均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日接待游客数量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
  由于春夏秋冬皆有看头,威海旅游就这么“火”遍了2023年的四季,来自央媒的相关报道也从未间断。

 
  央视《新闻直播间》推出《“五一”旅游市场需求提前释放 预订火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也推出《山东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绘就“路景交融”画卷》;光明日报推出《海洋牧场迎来旅游热潮》报道;针对旅游服务提升,《新闻直播间》推出《山东威海:海岸警察加派警力 提升旅游安全服务品质》报道。

 
  山海有诗意,雪落更添情。一到冬天,威海就美成了诗,“冬游威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央视《晚间新闻》推出《山东威海 “千里山海”掀起冬游新热潮》报道指出,作为国内最大的天鹅越冬种群分布地,冬季的威海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追鹅人,守候天鹅觅食、休憩的身影。接连两场大雪后,雪海交融的美景吸引大量游客到来,带动冬季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对此,央视财经频道关注“冬游威海”,推出《山东威海:雪后美景吸引大量游客》报道。
 
  活力四射:“多式联运”发整车
 
  威海是对韩开放的“桥头堡”。

 
  1990年,首班“金桥”客货班轮在威海、仁川两地间开行,构建起中韩两国间首条客货班轮航线。2015年,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被中韩两国政府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2023年,满载中国电商出口货物的货车在威海港客运码头登上“新金桥7”中韩客货班轮,拉开了中韩多式联运(威海-仁川)试运行序幕。

 
  12月19日这天,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人民网推出《中韩在威海-仁川试运行多式联运整车运输》等报道,央视《晚间新闻》播出《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项目落地实施》,央广网推出《首辆“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项目”货车入境》等,境外媒体如韩联社等都推出专题报道,共同见证和记录着又一历史性时刻。
 
  实力展现:“精致城市”图景新
 
  2月21日,央视频“齐鲁力 开新局”栏目第九期重磅推出《威海: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报道指出,我们将始终把总书记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把精致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打造精致城市建设“威海样板”。
  城市书房“点亮”精致文化空间。3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以公共文化服务点亮美好生活》一文,聚焦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开篇即对威海城市书房建设予以肯定。文中提到,截至目前,威海已建成城市书房46家。一座座平地而起的城市书房遍布威海大地,不仅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养性之地、栖心之所。

 
  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本质上是通过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新华社《山东威海:以“抱团”谋振兴》报道指出,威海在山东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已经组建了74个乡村共富联盟,覆盖700多个村庄,吸引240多个项目落地,承接资金11亿元以上。

 
  安全是精致威海的基石。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地各部门多形式普及总体国家安全观。当晚,央视《新闻联播》再次聚焦我市,报道了游客们乘坐“国安”号主题游船,前往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参观,以此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
  红色是精致威海的底蕴。这里流传着“马石山十勇士”的英雄事迹,荡漾着《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的文学芳香。5月2日的《光明日报》推出胶东乳娘(报告文学)整版报道,讲述300多名胶东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的感人事迹。文中指出,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挖掘胶东育儿所历史,查访乳娘事迹和保育员名单,“乳娘”的事迹已经被更多人知晓。
  这就是2023年央媒眼中不同侧面不同视角的威海,一个在奔赴更加“精致”道路上追光而行、乘风破浪的威海。
  回看这些时刻,每一篇报道都是铿锵有力发展的足音,每一个镜头都定格着精致城市的幸福印迹。这一年,在央媒视野的顶流加持下,“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城市品牌更加鲜明,将被传得更深、更远、更广。
  时光向后,生活向前。2024年即将来到,让我们共同祝愿,精致威海新的一年更出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文 徐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