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敌军反动派进攻威海期间,威海群众为躲避敌人的拦截,运送伤员,在里口山的荒山野岭中生生“耪”出一条道,这段十八里的生命线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变成了阻不断、打不烂的“担架道”。为留住这段军民鱼水情、患难与共的记忆,环翠区依托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将姜家疃村的一间闲置厂房,打造成了里口山“十八里担架道”展馆。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藏在里口山的红色印记,感受这方水土的历史底色……
1947年,敌军反动派进攻威海期间,威海群众为躲避敌人的拦截,运送伤员,在里口山的荒山野岭中生生“耪”出一条道,这段十八里的生命线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变成了阻不断、打不烂的“担架道”。为留住这段军民鱼水情、患难与共的记忆,环翠区依托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将姜家疃村的一间闲置厂房,打造成了里口山“十八里担架道”展馆。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藏在里口山的红色印记,感受这方水土的历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