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在巩固提升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全力壮大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规模,尽快提升经济总量。会后,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投身大抓经济具体工作。
1月3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宗浩带队奔赴济南,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方向,必须把工作想在前面、干在前面,真正抓出实效。”张宗浩说。
2023年末,全市1个区市、6个园区、16家企业入选山东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张宗浩表示,我市将依托这23个省先行区试点,探索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争取新能源等领域重点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走在前的模式和成果。
在巩固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抢抓有利机遇,积极谋划政策措施,全力培育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做大全市经济“总盘子”。
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怎样保持住这股势头?走访中摸排到的企业诉求,如何抓紧解决?元旦过后,市工信局工作人员把计算机通信、纺织服装等行业“敲开核桃”分析,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波看来,稳定工业运行,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加快健全工业运行协调体系,及时解决工业运行、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重大问题,全力支持本土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形成更多优质增量,带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他表示。
北京,上海,昆山……1月2日,市商务局梳理出贯穿全年的境内重点经贸促进活动计划,即将组织“小分队”外出拜访企业。“我们正根据各区市、开发区重点产业链配套情况及缺失环节,编制全市产业招商图谱,以便各级各部门‘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明涛说。
一年来,全市15个单体投资过2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有力带动经济增长。于明涛表示,新的一年,要继续抓好招大引强,引导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本土企业扩产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以项目大突破支撑产业大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
为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我市于近日出台《威海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财政支持政策(试行)》,给实体经济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根据这一政策,我市将实施支持民营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等30条措施,每年安排约2.3亿元资金用于政策兑现。
“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涉企资金整合力度,推动财政资金重点向企业冲击新目标、百亿企业培育、科技创新研发等重点领域倾斜,助力企业坚定信心增资扩产,更大程度发挥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忠勇表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