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
威海新闻网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明确了推动数字产业培强做大、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智慧城市拓面强能的发展思路。
围绕推动数字产业培强做大,今年我市将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破行动,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巩固打印设备、智能服务终端等产业国内领先地位,扩大半导体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分梯次培育发展虚拟现实、卫星遥感等未来产业,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蓝海。
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着眼于推动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我市今年将深化“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着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速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探索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赋能工业、农业、海洋、文旅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到城市方方面面。报告提出,深化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推动智慧城市拓面强能。
■现场声音
人大代表王日东:在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上奋力奔跑
过去一年,威海晶合数字矿山在数字经济这一“新赛道”奋力奔跑,既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也持续深耕“设备、软件”市场,并通过发展的50多家深度合作伙伴、400多家代理商和中间商,让各项业务在全国遍地开花,为矿山安全保驾护航。
报告提出,“聚焦聚力数实融合,加快重塑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深化各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开发推广相关领域安全监管智能应用场景,让我很受鼓舞。我们将抢抓产业风口,聚焦智慧矿山和智慧应急,整合产业资源,为威海数字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政协委员姜全国:今年再增加一条数字化生产线
我对报告提出的“推动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感触很深。2023年威海赛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上了一条采血管数字化生产线后,生产效率由此前的每小时生产8000—10000支,提高到最高20000支,所需人员也从原来的5人减少到3人,这正是企业数实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数字赋能是必由之路。今年,赛威医疗将再增加一条数字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人大代表董新志:努力建设数字化、绿色化工厂
报告提出,“推动数字赋能提质增效”“着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更加坚定了森鹿皮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森鹿皮业是“数字赋能”的直接受益者和坚定推动者。去年,森鹿皮业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被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通过DCMM二级认证,牛皮加工量由上一年度的60万张增加到100万张以上,转型发展成效显著。抢抓数字转型机遇,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推动企业朝着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政协委员田铭扬:将打造更“聪明”的全数字化车间
威达机械成立40多年,从乡镇小厂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变”是我们的发展“密码”。报告提出“着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这也是我们现阶段“变”的方向。
智能制造大有可为。企业将打造更“聪明”的全数字化车间,把生产流程、用料等情况以数据形式直观体现,倒逼生产效率和精度质量提升,打造更加智能化的高端钻夹头产品。(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 张宇 初佳伦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