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今生不了情
深情的呼唤
2006年正月,八十九岁的姜玉英一病不起。经过漫长的人生跋涉,善良的乳娘已经耗尽了全部气力,再往前走,实在挣扎不动了。
儿媳马玉玲回忆说:“那天,我把她扶起来,从背后顶着,让她坐一会儿。她望望窗外,又开始念叨孩子。她说,这辈子,我怕是再也见不到那两个闺女了。我就安慰她说,妈,你不要紧,政府现在不也帮着咱们找吗?说不定哪一天,人家就能给你找着。老妈叹了口气,哎呀,不行了,我等不了啦!第二天早上,我给她送饭,她说,晚上做了个梦,滚到草棵子里面,怎么爬也爬不出来。听了这话,我心里一惊,没过两天,她就走了。”
带着深深的眷恋,宅心仁厚的乳娘告别了至爱亲朋,走向天国。谁能说得清,在即将上路的那一刻,她的心中到底有多少遗憾,那遗憾中又包含了多少失望呢?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众多乳儿杳无音信?带着心中的疑问,我走向一个又一个采访对象,希望找到合乎情理的解释把那个弯曲的问号拉直。在乳山采访的日子里,我的思绪一直在那片滚烫的热土上执拗跋涉,耳边也始终有一个清晰而又神秘的声音环绕,我知道,这是乳娘们心灵的倾诉。或有缘相识,或无缘邂逅,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注定要在精神上相逢。正由于此,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长镜头:300多个风华正茂的女人从历史的景深中相继走来,沐浴着夕阳的霞光,映成一列暗红色的剪影。隔着七十多年的时空,她们默默地望着我,眉宇间透着忧伤,也透着诘问。我知道,从人性出发,即便出于本能,爱一个人多多少少总是期望得到回应。况且,中国人向来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可待到生命大幕渐次落下,诸多乳娘并没有看到期待的喜剧。当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人间大爱和绵绵思念无果而终时,她们的悲哀,难道仅仅是个人的伤痛吗?对此,有人这样解释,当初育儿所寻找乳娘是一种组织行为,乳娘抚养乳儿就像男人当兵,既然扛枪打仗,就应当完成任务;也有人说,一些乳儿的亲生父母害怕影响同子女的感情,对当初的事情有意回避;还有人说,许多乳儿因为年幼,对早期经历缺乏记忆……听起来,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仔细一想,又觉得似是而非。因为,那些竭力寻亲的乳儿用切身感悟告诉我,疑问背后,是一个欲说还休的情感之谜。我想,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因为,真实答案就像心灵的矿藏,深埋在人性的土壤里。
2016年6月29日下午,乳山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弘扬传承乳娘精神座谈会。全国红色文化研究领域权威学者、军事专家、乳儿、乳娘及乳娘亲属、胶东育儿所亲历者近五十人应邀参加。与会者深情缅怀胶东育儿所的发展历史,重温乳娘感天动地的大爱故事,讲述乳儿千里寻亲的曲折历程,阐述乳娘精神的时代意义。
座谈结束后,参加会议的十八名乳儿共同发起了“寻找胶东育儿所小伙伴”倡议活动。面对与会嘉宾,他们排成一列横队,身后的背景板上,“小伙伴,你在哪里?”的主题词格外醒目。寂静中,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出现了——“亲爱的小伙伴,你是否还记得?七十多年前,我们的母亲——胶东育儿所乳娘们,用甘甜的乳汁,甚至舍弃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保护和抚育我们的这份大爱情谊;你是否还记得?七十多年前,在这片曾经养育过我们的土地上,我们共同生活成长,一起学唱儿歌,一起游戏、学习的情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工程师徐永斌深情地捧读寻亲倡议——“感恩乳娘,勿忘母恩。七十多年过去了,你现在在哪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寻找儿时的小伙伴和历史的亲历者,让更多人来讲述乳娘故事,传承乳娘精神!”随后,十八位乳儿在背景板上依次签下自己的名字,接下来,他们展开“八路军胶东军区遗孤寻亲团”的横幅,簇拥在三位乳娘身边,连连呼唤:“小伙伴们,你在哪里?小伙伴们,你在哪里?小伙伴们,你在哪里……”
八路军胶东军区遗孤寻亲团乳山育儿所寻亲行
瞧,在众人瞩目的大厅里,一个新的悬念产生了。
与会者全神贯注,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远方的乳儿能听到动情的呼唤吗?
很显然,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情感之谜。
让我们殷殷以待吧。
因为,时间是一切悬念的终结者。这是时间的魅力,也是时间的逻辑。
(扫码听书)
(节选自唐明华《乳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