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亚超,女,1989年生,山东威海人,威海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专员。
无私奉献,用默默付出支持国防事业
“我们是相亲认识的,也许是因为姥爷是一名老海军,我对军营了解得比一般人要多,就更能理解支持他爸的工作。”倪亚超默默地说。
正是这份“天然的”理解和支持,丈夫不在身边的倪亚超无怨无悔地扛起了家庭的重任。还没有来得及分享太多孕育新生命的欢喜,在怀孕初期,倪亚超两次见红,她独自驾车去医院检查的路上,无助地哭过。看到其他孕妇有丈夫陪着,跑前跑后嘘寒问暖,倪亚超也想丈夫能陪在身边,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她一个坚实的臂膀,可一想到丈夫每天在部队里忙碌的身影,她心里的委屈又都不见了。
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部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就这样,倪亚超习惯了对丈夫报喜不报忧。有一次孩子得了喉炎、肺炎,倪亚超瞒着丈夫独自带着孩子住院治疗,视频都是匆匆说几句就挂掉,怕丈夫分心,丈夫直到两个月后休假回家才知道。
“别担心,家里有我,你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丈夫每每说起对不住她,她总是一笑而过,云淡风轻。在她的理解支持下,丈夫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并奔赴部队一线工作,多次荣获“优秀学员”并获得单位的嘉奖。
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真谛
百善孝为先,2015年,倪亚超的父亲被查出多系统萎缩,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疾病,病因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她不忍心看到父亲被病痛折磨,没日没夜地查资料,四处打听治疗方案,寻找专家。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只要有一丝希望她就不放弃。
为了医生一句“针灸可能会出奇迹”,她风雨无阻地带着父亲坚持了五年。针灸、理疗、推拿、腿部运动、吞咽练习等,每天需要五个多小时,从那个被宠爱的女儿,成长为重病在床父亲和慢病缠身母亲的“靠山”。
给翻身不便的父亲按摩减轻痛苦;把失禁的脏衣服拿去洗涮;父亲高烧不退时,她看着仪器上的数字不敢合眼……有一次父亲住进重症病房,见到她赶回来竟颤巍巍地抬起扎着点滴的手指着桌上的饭盒让她先吃饭。从习以为常的“你陪我”到倍感珍惜的“我陪你”,她心如刀割地被动适应着家庭角色的转换。于她而言,最大的孝,就是给父母遮风挡雨,像他们小时候保护她那样保护他们,做事之前她先会考虑下父母的感受和意见,多听取他们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难事,她从不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来,面对家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尽管知道,父亲的病很难治愈,倪亚超心中一直有个信念,“永不放弃,全力以赴”。就这样,她不知疲倦地在单位、家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连轴转,在倪亚超和母亲的精心照顾下,父亲明显比同类患者病症要轻很多。
心怀大爱,用无声言语践行军嫂诺言
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部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2019年,倪亚超拥有了可爱的宝贝,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增加了她的艰辛与忙碌。丈夫护理假到期后一天没耽误地立刻回到部队,照顾着患病的父亲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倪亚超每天像打仗一样,有时候上厕所都要等孩子睡了才有时间。
本以为生活能这样平静下去,2021年,年仅两岁的儿子在打疫苗时发现异常,随后被查出先天性疾病,需要马上手术。犹如晴天霹雳,儿子患病让她一下子不知所措,倪亚超来不及抹掉泪水就一个人带着孩子踏上求医路。
为了准确判断孩子的病情,制定最好的治疗方案,她又辗转多地,奔波多家医院四处求医问诊。丈夫有任务脱不开身,幸亏部队帮忙联系了上海的专家顺利完成了手术。那段时间她身体里住着几个时钟,半夜温水擦拭降温,喂水喂饭,照顾大小便。入院后的孩子像受惊的小兔没有安定感,经常半夜哭醒,她只能安抚情绪,看着孩子本来就瘦弱的小身体一下子更瘦了好几斤,只盼着孩子赶快好起来,能够一起回家。
倪亚超说,照顾老人养育孩子,都是自己的本分,自己辛苦些不怕,人间有大爱,是他人的善举,给了这个家希望。而只有支持丈夫才能由大家到小家,才能回报这个社会。
身为一名母亲,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是孩子以后成长的力量。她用行动告诉孩子,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生的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心怀感恩,才能真正的热爱祖国。在她的影响下,每次到医院陪姥爷,孩子都帮忙拿着大包小包,有什么都先给姥爷吃。
每次丈夫休假归队,都会给倪亚超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媳妇,你辛苦了!”在深情的军礼背后,是丈夫的千言万语……一个简短而深情的拥抱,再亲一亲襁褓中酣睡的孩子,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幸福不只是花前月下的长相厮守,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守望,小家稳则大国安,你守护国家安宁,守护万家灯火,我在后方做你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