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中医适宜技术惠民 应急救护建设安心 | 幸福2023——市级重点民生实事成绩单

2024-02-02 编辑: 宋倩

      2023年,我市将提升公共急救能力和健康护理水平作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如今,这一民生实事项目以更加完善的形式走进市民生活,使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项目内容

      增设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急救能力和健康护理水平。在各类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增设自动体外除颤器100台,开展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培训5000人次,为城乡居民免费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服务和健康宣教,发放中医惠民礼包10万套。

      

市红十字会开展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胡盼 摄

      ■民生现场

      有了中医惠民包,在家艾灸更方便

      1月31日下午,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科长唐冬梅来到辖区居民王进荣家中,进一步指导她居家艾灸。

      去年,王进荣5岁的孙女感冒咳嗽,她听说中医推拿治疗效果不错,就带孩子到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推拿。“孩子推拿完当天晚上就大为好转。从那以后,孩子有啥不舒服,我就会带着去看中医。”王进荣说。

      一次,王进荣和唐冬梅聊起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唐冬梅发现王进荣寒湿较重,经常身体不适,就建议她试一试自己在家艾灸,并赠送她一份中医惠民礼包,还教她操作方法。

      “把艾灸礼包拿回家后,最开始就我一个人用,后来家人也尝试着用,感觉挺有效果的。”王进荣说。

      唐冬梅此次给王进荣艾灸了大椎穴,并提醒她艾灸期间要关注温度,以免烫伤。艾灸结束,王进荣感觉颈椎附近都暖和起来,身体也很舒服。她又对着穴位图,向唐冬梅咨询了一些艾灸适应症的问题。

      “发放中医惠民礼包的同时,我们还依托卫生服务中心的艾灸体验室,为适宜艾灸治疗的居民免费艾灸3次,居民学会后,可以在家自行操作。”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费东亮介绍,中医惠民礼包里有《艾灸知识手册》、一盒艾灸柱、一个艾灸盒,还有一张人体穴位图,可治疗颈肩腰腿痛、胃痛、痛经等多种因受寒或阳虚引起的疼痛。去年,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共发放了1000套中医惠民礼包,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做艾灸。

      除了持续推进中医惠民服务,提升公共卫生急救能力和水平也很关键。近年来,我市持续增设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开展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具有便携、易操作的特点,是用于患者心跳骤停后早期除颤的急救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能有效针对心脏骤停,抢抓救命的“黄金4分钟”,极大提高院前急救效果。

      “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时候,会有语音提示使用者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使用者可根据提示操作,方便尽快展开施救。”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AED的投放与系统培训,有利于提升公众应急救护水平,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社区医生为市民艾灸。周颖 摄

      ■部门声音

      完善中医惠民工程,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基层强中医、中医强基层’的发展理念,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突破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型。”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科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我市在文登区实施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试点,2020年在全市全面推开。在前期试点基础上,2021年,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财政局、医保局印发了《威海市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2021—2025行动计划》,在全市推广以艾灸为代表的中医适宜技术,2023年是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连续第3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去年,我市顺利完成城乡居民免费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服务和健康宣教工作,并发放中医惠民礼包10万套。

      为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我市各基层医疗机构依托国医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立艾灸体验馆或体验室,为群众提供艾灸服务,不仅让市民用中医治疗更实惠、更优质、更便捷,也进一步提升了市民了解中医药知识、享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市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卫生应急急救器材配备,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去年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100台AED。目前,AED覆盖密度进一步提高,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主要交通场站,大型体育场馆、风景旅游区、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已基本配置到位。

      此外,2023年,威海市红十字会与市卫生健康委协作开展红十字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工作,全年持续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10395人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