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胶东抗日武装的诞生

2024-02-08 编辑: 宋倩

胶东抗日武装的诞生

林乎加

 
林乎加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津浦路告急,山东告急。11月12日,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沦陷;12月27日,济南沦陷;1938年1月10日,青岛历史上第二次被日军占领。
  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派林一山等回胶东组织抗日武装。胶东临时工委派柳运广(又名柳运光)、于烺、曹漫之、李耀文等分别在牟平、文登、荣成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2月初,韩复榘被迫释放理琪、宋竹庭、宋澄等共产党员,也被党派回胶东组织抗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荣成、威海卫交界的沟于家重建,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广等任委员。吕志恒管组织,林一山管宣传。曹漫之当时是荣成党组织的负责人,我是“民先”成员,在荣成埠柳村乡农学校宣传组织抗日活动。
  12月15日,胶东特委决定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并向各地党组织和“民先”组织发出指令,要求组织抗日武装人员参加起义。当时之所以选在天福山举行起义,是为了纪念1935年的“一一·四”暴动。12月24日,以“一一·四”暴动领导人之一的于得水带领的昆嵛山游击队为骨干,特委在距离沟于家大约二里路的天福山上宣布起义,打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的旗号,并成立了以于得水为大队长、宋澄为政委的第一大队。随后,起义部队跟着特委到沟于家驻扎。
  因为当时没有通讯条件,烟台、威海、荣成、文登各地党组织、“民先”组织接到特委的指示时间不一,各地参加天福山起义人员都是分批、陆续赶到天福山、沟于家或者大水泊会合的。
  埠柳村乡农学校的20多人由我负责带领,随曹漫之、李耀文赶到沟于家,与特委和“三军”第一大队会合。理琪当即宣布成立“三军”第二大队,任命于得水为大队长,我为政委。
  因为队伍迅速扩大,沟于家住不下,特委和部队转移到文登大水泊。随后,成立军政委员会,理琪任主席,吕志恒任副主席,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张修竹、柳运广等是委员。同时成立了“三军”司令部,理琪是司令员,林一山是政治部主任。因为林一山与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熟悉,理琪就同林一山一起去做工作,迫使孙玺凤交出了大批枪支、物资,我们安排了一条船将孙玺凤礼送出境,政训处、保安队的部分人员参加了“三军”。

威海起义旧址——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
 
  1938年2月,刚过春节不久,理琪带领一大队、特务队打掉了牟平伪县政府,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因为没有经验,撤退时只留了一个班在公路上警戒,加上汉奸告密,让日军钻了空子,仗着武器精良、汽车跑得快,把理琪他们包围在雷神庙。打了七八个小时,理琪牺牲了,特务队长牺牲了,林一山被打断了胳膊。“三军”临时由吕志恒、曹漫之、张修竹指挥。
  不久,二大队和五大队转移到栖霞、福山一带,成立了“三军”一路指挥部,高嵩任指挥,我任政委。于仲淑、于眉领导的蓬莱抗日武装编为“三军”二路。陈迈千、仲曦东等领导的黄县抗日武装编为“三军”四路。郑耀南、张加洛等领导的掖县抗日武装为“三支队”。

“三军”西进示意图
 
  当时,几路人马加起来有四五千人,声势浩大。当时国民党的福山县长跑了,自封为县长的县政府秘书陈煜见我军兵临城下,不得已带保安队宣布起义,参加我军,组成了一支队,隶属“三军”一路领导,我们派赵锡纯等一批干部进去,赵锡纯当参谋长。一路组织部队打烟台,我们的武器不行,打了就走。在回撤途中打了追赶我们的日军一个埋伏,打坏了日军军车,鼓舞了军心。
  1938年春夏之交,高锦纯到胶东任“三军”总指挥、军政委员会主席。秋季,组建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竹庭为政治部主任。我当时是胶东“民先”的总队长兼五支队青年部长、特委青年部长和胶东民众动员委员会的会长。天福山起义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三军”的旗帜,振奋了胶东各地的抗日军民,震慑了日伪分子和国民党顽固分子,为胶东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树立了英勇无畏的榜样。
(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