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对于胶东百姓而言,年味里少不了脆脆黏黏的糖瓜甜。每年的小雪到来年雨水节气,是专属脉田糖瓜的时节。这段时间也是文登脉田糖瓜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原所宝最忙的时候。昼夜不停干了快俩月,他制作的一万多斤糖瓜已经发往全国各地。
即便过年了,也不能休息。用原所宝的话说:“这做糖瓜锅一旦热了,就不能停。”大年初二11点,当别人都在走亲访友时,刚躺下不到4个钟头的原所宝又来到了糖瓜作坊,掀开薄膜查看麦芽长势,“这是咱自己种的麦子,保温生芽8天就可以用了,你看这样就差不了。”
脉田糖瓜由大米和麦芽制成。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脉田糖瓜的生产技艺基本还是靠手工完成。洗麦芽、碾麦芽、炒大米、混合搅拌、糖化、炒糖、制糖……和糖瓜打了40多年交道的原所宝说,糖瓜制作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晚上至少需要7个人共同制作,这就是老话说的“七忙八不闲,九个人不挣钱”。
气温低的晚上才是糖瓜制作的“主场”。每天晚上11点58分,原所宝的闹铃就准时响起。一个人烧火,三个人在屋里,三个人在屋外……这时候的糖瓜作坊里一派忙碌,来回穿梭于室内30℃高温和室外零下之间,原所宝经常只穿一件单衣。
最为紧张的还是成型工艺,炒好的麦芽糖迅速冷却凝固后,需要经过十余次的抻拉。再赶紧把糖转移到另一间房内,工人一手拉着糖,一手用麻绳在糖上一勒,一个个香甜的糖瓜就这样啪嗒、啪嗒诞生了。
20岁卖糖瓜,40岁做糖瓜,这门手艺传到原所宝这里已经是第三代。2015年,原所宝的儿子原林伟开办了淘宝店铺“原老头美食”,将脉田糖瓜搬到了“网上”。2019年,儿媳刘晓霞也开起了“糖瓜妹的土特产”抖音直播间。今年,两个店铺加起来已经卖了一万多斤糖瓜,收入大约有十余万元。
这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非遗美食,已经成了备受消费者喜爱的“网红零食”。刘晓霞说:“我们的糖瓜最受北方朋友欢迎,回头客占大多数。产品评价里最多的就是‘是小时候的味道’。等正月初七快递一上班,我们就把年前接的订单发出去!”
和曾经挑着糖瓜去大集上卖不同,而今,每天都有人来到糖瓜作坊把糖瓜打包装盒、快递发走。但最让原所宝欣慰的是,儿子已经熟练掌握这门生产技艺,脉田糖瓜的味道还会继续“甜”下去。(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郭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