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威海好人榜

毕和和:孝老爱亲躬于行 传承美德暖人心

2024-02-26 编辑: 于喆

毕和和,女,汉族,1981年5月生,山东威海人,威海市文登区天福街道召文台社区网格员。

孝道当先 赡养公婆无怨无悔

2002年的一天,公公因车祸丧失了行走能力,婆婆年轻时就患有精神疾病,两人生活均失去自理能力,常年在家中居住无法出门,所有的饮食起居都需靠人照料。结婚前,她就了解到公公婆婆身体不好,但丝毫没有嫌弃。

毕和和自2007年嫁入家中以来,一直坚持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并主动挑起了照顾公婆的重担。为照顾好公婆,她自学理发、按摩等技能,定期为他们理发,在家中为二老推拿按摩,并且时刻让公婆保持干净整洁。为了让公婆一日三餐均衡营养,不论寒冬酷暑,她早上第一个起床,为公婆做好早饭,端到桌前。十几年如一日,从未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句累,她经常说:“丈夫的母亲就是她的母亲,照顾公婆是每个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公婆的老年生活,她用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她用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她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动着身边的亲邻好友。

无私奉献 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有了照顾公婆的经历,在她从事网格员工作后,对社区内贫困、独居、有残疾的老人们有着特殊的情感。初次走访时,毕和和得知邢大姨家的孩子十四年前因病逝世,受此刺激,大姨总是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接触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亲戚爱人她也熟视无睹,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毕和和了解到她的过往后,定期到她家陪她聊天,解她心结。时间是最好的相伴,经过五年多的接触安慰,大姨从抵触到信任,慢慢地把毕和和当成了无话不说的家人。在毕和和的耐心开导下,邢大姨也逐渐开朗起来,时常走出家门,重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生活。

王大姨今年已经80多岁,两个儿子均不在身边,自己独自生活。毕和和每天上班前,第一件事就是过去看看大姨,帮她找找东西,陪她说说话。在走访失独家庭张大叔家时,刚好遇到下雨天,毕和和看见大叔家的地面上摆满了盆子用来接屋顶漏下的雨水,大叔解释:虽然他住的房子年岁长、屋顶破,但他和老伴还年轻,这点困难自己能想法解决。看着大叔面露的窘态,她立即把情况反馈相关部门,并多次沟通协调,带领工作人员上门勘察评估。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张大叔房屋维修列入日程,并用最短时间对大叔家的房子和院子进行了改造维修,大叔大姨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热心公益 弘扬倡孝扬善之风

2012年以来,她每年带头参加植树活动、定期去敬老院为老人理发、资助贫困家庭、关爱贫困学生,组织公益活动400多场次,累计服务时间2000多小时。在从事公益的路上,毕和和不局限于日常的网格工作、志愿活动,还自主创新,努力求变。她带领志愿者运用专业社工理论,采用“专业社工+志愿者+社区”联动模式,走进贫困家庭,关爱失独老人。从他们的生活细节入手,尊重老人、理解老人、关心老人,和老人共同回忆往事,耐心倾听,一点点打开老人的心扉,最后和老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毕和和还带领志愿者,定期举办失独老人生日聚会,让老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提高了幸福指数;组织70余场重阳节慰问活动,慰藉老人孤独的心灵。

在照顾公共婆婆、热心公益的同时,毕和和也没有忽视子女的教育,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上尽职尽责。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毕和和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孩子,为他们树立起“孝”的榜样,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小就懂得了孝顺父母和善待他人的优良品质。

她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她却用自己的行动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传递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