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年轻化”是关键

2024-03-11 编辑: 徐栋波

  提升乡村文化品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年轻化”必不可少。年轻人是乡村的未来,也是乡村蓬勃发展的基石。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文体活动百花齐放,“村晚+”、非遗传承、“村BA”等文体形式层出不穷,总体呈年轻化趋势。提升乡村文化的品质,唱好现代化的“大戏”,需要在兼顾中老年群体喜好的基础上,还要对上年轻人的胃口。

  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就要文体活动“年轻化”。文体活动“年轻化”,就要从填充活动内容和优化活动框架上下功夫,不仅要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还要以更先进、更现代的表现形式来呈现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从“清一色”的赶大集、扭秧歌、舞狮子,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品、舞蹈、歌唱比赛等。不仅要丰富节目种类,还要提升节目质量;不仅要“唱”出村民的心声,还要“舞“出年轻人对生活的态度。
  除了要创新形式,更新内容,还要让节目内容走进年轻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关爱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学生群体在校的热点问题,演绎触及学生内心的焦点主题,在舒缓学生情绪的同时,给予问题解决的重要参考,与年轻人群体“交心”,使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情绪价值和心理价值。
  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就要参与群体“年轻化”。扎根于农村的文体活动,参与群体两极分化很严重。4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是演员的主要构成成分。提升乡村的文化品质,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文体活动,提高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不能光靠对年轻人口头说教或下达任务,而是要邀请年轻人参与方案制定、节目形式筛选、节目选拔甚至评委打分等环节,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参与感、期待感、满足感,提升对乡村文体活动的热情。
  除了要组织更多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表演队伍外,还要鼓励民间年轻人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以自身兴趣点为基准,主动成立演出队伍,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用小品、编曲、舞蹈、朗诵等形式演绎出来,提高社会对年轻人群体的重视,尤其是对学生群体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另外,参与群体“年轻化”还有利于年轻人群体在舞台上、在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展现青春、活跃的精神面貌,在正确的宣泄渠道上为社会提供情绪价值。
  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就要传承方式“年轻化”。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在优化方案、提升质量的同时仍旧不能忘记传统的精粹和非遗的传承。在传承非遗文化时要注重传承方式的年轻化,创新体验方式和教育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非遗内容感兴趣。传承方式“年轻化”,就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收徒方式,依靠网络、自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开设传承课堂,不仅可以保证技艺不断层,更能够拓展带货渠道,壮大农村经济。
  除了对本特色区域的兴趣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地区的人才、名师、专家进行交流。可以开设区域性专题栏目,拍摄系列剧集,通过“学习强国”、新闻客户端等渠道进行宣传,提升非遗传承知名度;查阅古籍、历史文献等为传统技艺恢复“名分”和完整信息,甚至为技艺赋能,增加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乡村振兴综合实力。(作者:高区田和街道办事处 张子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