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年威海好人榜

于青:倾心抚育脑瘫儿 母爱照亮求学路

2024-03-21 编辑: 于喆

于青,女,1977年11月生,山东乳山人,乳山市乳山口镇毛家村村民。

虽是脑瘫儿 却是心头肉

2008年,于青生下了儿子张家瑞,儿子的出生,让一家人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然而接连几次的幼儿检查结果却给了于青当头一击:孩子患有脑瘫。同时医生也告知,脑瘫治疗不仅周期长,而且费用不菲,治疗之后孩子要到十几岁才能走路。

医生的诊断结果如同一盆凉水,给夫妇俩浇了个透心凉。“当时就蒙了,打击非常大,出了医院的门,我们就哭了,但是哭完之后,我们还是决定要给孩子治病,不能放弃。”于青回忆道。

为了筹集治疗费,她和丈夫借遍了所有的亲戚,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治疗时机,她和丈夫双双辞掉了工作,每天守在手机前,生怕错过了医院打来的入院电话。那段时间,对于于青夫妇来说简直度日如年。好在经过几个月的漫长等待,他们终于接到了入院通知。

“我们在医院住了4年,每天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在陪着孩子做康复治疗,顺便学习训练手法,当时我们觉得,只要勤做训练,孩子总有好的一天。”然而,孩子的康复过程并非她想得那般容易,孩子长到了9岁仍需要她的强力搀扶,直到2022年,孩子才真正实现了独立行走。

这些年里,也曾有不少亲戚和朋友劝他们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但于青却拒绝了,在她看来,家瑞虽然是脑瘫儿,但也是自己的心头肉,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必然会分散自己对家瑞的爱和精力,不仅对家瑞感到委屈,而且作为一名母亲,她心理上也过不去。

纵有万般难 仍要进校园

在住院进行康复治疗期间,于青发现,虽然孩子的身体素质与正常孩子相差较大,但孩子的外貌状态、学习能力却并不比正常孩子逊色,于是,于青开始教他写数字、写字母和简单的汉字。然而,脑瘫不仅导致了孩子无法独立行走,就连握笔写字都是困难,因手指用不上力,孩子写出来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总是弯弯曲曲、歪歪扭扭,正常的孩子通常只要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就能掌握的写字技能,于青却硬是陪着孩子练习了好几个月。

虽然于青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但生活中却并不是一个严厉的母亲。她知道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能力缺陷,所以在陪伴孩子学习时总是极具耐心,每当发现孩子有了一点点的细微进步,她总能及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看着孩子一点点熟练掌握了幼儿园阶段的课程任务,她逐渐坚定了要让孩子上学的想法。2016年,她鼓起勇气走进了乳山口镇中心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向校长讲述了这些年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校长被她的真挚厚重的母爱所打动,允许她陪着孩子入校学习。

因担心自己走进教室会影响老师的日常教学,起初,于青除了下课陪孩子上厕所,放学接孩子放学,其余时间,都只是默默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仔细留意着孩子的上课状态。但由于孩子的书写速度较慢,其他学生一两分钟就能抄写完的七言绝句,家瑞需要花费近10分钟。发现家瑞学习的不易,也感慨于母爱的坚韧执着,老师便邀请于青走进了教室,方便她及时跟进学习进度,辅助孩子做笔记,从那之后,于青拥有了多重身份,不只是母亲,也是同桌、朋友,甚至是课外辅导老师。

每天的下午5点至9点,是她固定陪着家瑞复习课堂知识和写作业的时间,这期间,她会带着儿子复习课堂知识,检查背诵内容,完成各科作业。有了她的辅导和陪伴,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内名列前茅,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

尽管身有疾 但要心向阳

“刚从医院回来的时候,我自己其实是非常封闭的状态,因为我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有些不一样,面对别人的询问和关心会很有压力。”于青说道。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送丈夫出门上班后,她便把自己和孩子关在家里,与外界隔绝。后来社工了解了情况后,就真诚地开导于青,经过一番心理建设,她打开了家门,开始带着孩子出门赏花看景、逛超市、赶大集,感受整个社会。

为了让孩子能够尽早地面对现实、乐观生活,于青经常会和孩子讲,“虽然疾病导致身体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反应迅速、活动灵敏,但在智力发展、父母的关心陪伴方面,你不比别人差,所以平时的待人接物方面要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为了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她也时常上网搜集张海迪、陈州等一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讲给儿子听,引导孩子勤奋努力,阳光生活。与此同时,她也一改往日的封闭状态,主动带着孩子向邻居及相识的人问好、打招呼,用充满感染力的笑脸迎接别人的关心和支持。

在她的带动下,儿子的性格越来越大方开朗,不仅在学校里结交了不少朋友,也常在诗朗诵比赛等校园活动的崭露头角,获得奖项。

生命中最动人的诗篇,是漫长光阴里最纯挚的母爱,在乳山这片“母爱圣地”上,于青用内心的坚守和勇气,诠释了“母爱”的真谛,创造着属于她和儿子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