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英爱,女,1959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退休教师、威海市民间剪纸传承人和荣成市花笸箩技艺双料传承人。
栉风沐雨 乡村推广忙
席英爱生于美丽的剪纸之乡,自幼深受剪纸文化的熏陶,酷爱剪纸艺术,小小年纪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把剪”。虽然后来求学和工作时间紧张,但从没放弃过剪纸的爱好。2014年退休后就潜心研究胶东的剪纸知识与技艺,通过拜高师访名友,剪纸技艺得到很大的提高。2016年至2017年间,她先后两次走进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剪纸技艺。
退休后,她有了充足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推广剪纸工作中。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剪纸,席英爱以剪为“媒”,常年奔走在非遗推广的路上,她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为人和善,讲解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
为了能方便下乡进行非遗推广,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席英爱报名学习开车,从此,无论刮风下雨,只要群众想学剪纸,席英爱一定会准时出现,10年来,没有一次爽约。有一次接到了虎山镇五龙村的邀请,由于村路狭窄,手机又突然失去信号,无法导航,席英爱辗转在乡间小路上,问了好几个路人才找到了进村的路。辛苦如此,席英爱从无怨言,始终把推广剪纸技艺作为自己的后半生事业。席英爱说:“小时候,母亲就一直对我讲,只要腿勤快,就一定饿不死,我一直牢记在心。今年我65岁了,腿脚还算麻利,我坚信,在推广非遗剪纸这条道路上,只要我的腿够勤,就能把剪纸艺术展示给更多的人!”
马不停蹄 学校传承忙
退休前,席英爱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还承担起了学校的剪纸兴趣小组培训工作,直至退休,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剪纸小爱好者。这份培训工作也让席英爱意识到,剪纸艺术传承任重道远。
2016年,席英爱被评为威海市级非遗传承人,她主动到中小学推广剪纸技艺。自2018年起,她走进多所学校,为学生进行现场展演,使孩子们亲身感受剪纸的魅力,席英爱目前已是荣成市20多所中小学校的课外指导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席英爱,非常了解孩子的特点,怕孩子带剪刀上课有危险,就自费买了50把小剪刀,上课前发给孩子们,各校的孩子们牢牢记住了这位“发剪刀”的席奶奶。
席英爱还经常走进职业学校和中学,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以“演示+实践”的方式带来一堂堂生动的剪纸课。席老师从荣成民间剪纸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民俗价值等多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结合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主题,一起制作了多幅剪纸作品。
“孩子、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可以学习剪纸,剪纸的受众是很广泛的。”席英爱眼里有光,她希望更多人喜欢剪纸,哪怕万分之几的可能,也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几年来,席英爱在市群众文化中心一直开设常训班,将一批批喜欢剪纸的爱好者从零基础培养成了剪纸高手甚至荣成市非遗传承人。几十年来,席英爱在各类学校开展教学1000余次,听众超万人,剪出的作品3000多幅。只要大家喜欢剪纸,我就高兴,就一直教。”席英爱开心地说。
席不暇暖 中外交流忙
席英爱带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辗转于各类文化艺术展赛,2020年,威海文联和威海档案馆举办收藏活动,席英爱带领了7位学生及作品参加,均获得奖项,2021年她的作品入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非遗剪纸大型微展,走上了全国的平台。
60多岁的老人,不辞劳苦地奔波。席英爱到北京参加了中非儿童夏令营活动,让中非儿童感受中国剪纸的魅力;两次奔赴韩国,参加两国文化交流并成功举办个展……几年来,席英爱的作品被政府多部门作为国礼馈赠世界各国友人,为中外传统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因为纸是脆弱的,所以传统剪纸往往局限于欣赏。我想让剪纸变得既能欣赏又能实用。”席英爱巧思苦想,将剪纸作品做成嵌于滴胶包装内的车载挂件,作品就可以长久保存。她说:“巧手还要有巧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有义务去发展去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剪纸。”
未来始于足下,席英爱仍在探索,用她的志愿微光践行初心,用剪纸温暖更多心灵,照亮更大世界。她助人为乐的精神,正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剪纸推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