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又叫自闭症,孤独症儿童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往往具有社交障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让我们一起了解孤独症,了解“星星的孩子”。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为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提供参考。
孩子有这些症状,家长要警惕↓
3月龄: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微笑;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俯卧时不会抬头
6月龄:发音少,不会笑出声;不会伸手抓物;紧握拳松不开;不能扶坐
8月龄:听到声音无应答;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双手间不会传递玩具;不会独坐
12月龄:呼唤名字无反应;不会模仿“再见”或“欢迎”动作;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不会扶物站立
18月龄: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与人无目光交流;不会独走
24月龄: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不会用勺吃饭;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30月龄: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兴趣单一、刻板;不会示意大小便;不会跑
36月龄:不会说自己的名字;不会玩“拿棍当马骑”等假想游戏;不会模仿画圆;不会双脚跳
4岁:不会说带形容词的句子;不能按要求等待或轮流;不会独立穿衣;不会单脚站立
5岁:不能简单叙说事情经过;不知道自己的性别;不会用筷子吃饭;不会单脚跳
6岁: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不会玩角色扮演的集体游戏;不会画方形;不会奔跑
孤独症儿童通常会表现出回避眼神交流不看人、对叫名反应不敏感、缺乏恰当肢体动作、语言理解能力差、迷恋单一物品等症状,需要家长及时重视,尽早筛查。
如何干预治疗孤独症?
目前尚未有针对孤独症的特效药,持之以恒的行为干预和训练仍是最普遍的方法,但对于有严重情绪行为障碍和共患疾病的孤独症儿童应及时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严格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择和使用药物。
父母在和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相处中要有有耐心、有恒心,多学习孤独症干预治疗相关知识,为孤独症儿童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强亲子陪伴
父母应对孤独症儿童多些理解包容,多陪伴孩子进行交流互动以及游戏玩耍,锻炼孩子社交能力。
·开展家庭训练
父母可以适当增强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训练,如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穿衣等能力,多鼓励孩子进行行为、声音模仿,多对孩子进行示范,同时可根据孩子兴趣调整训练内容,并适当给予奖励。
·调节自身心态
孤独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需要面对经济、精神上的多重压力,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关注自身身体健康,不放弃、不抛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
我们要尊重、接纳孤独症患者,不排斥、不歧视他们,做“星星的孩子”的守护者,让孤独症患者不再孤单。(Hi威海客户端综合)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为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提供参考。
孩子有这些症状,家长要警惕↓
3月龄: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微笑;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俯卧时不会抬头
6月龄:发音少,不会笑出声;不会伸手抓物;紧握拳松不开;不能扶坐
8月龄:听到声音无应答;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双手间不会传递玩具;不会独坐
12月龄:呼唤名字无反应;不会模仿“再见”或“欢迎”动作;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不会扶物站立
18月龄: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与人无目光交流;不会独走
24月龄: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不会用勺吃饭;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30月龄: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兴趣单一、刻板;不会示意大小便;不会跑
36月龄:不会说自己的名字;不会玩“拿棍当马骑”等假想游戏;不会模仿画圆;不会双脚跳
4岁:不会说带形容词的句子;不能按要求等待或轮流;不会独立穿衣;不会单脚站立
5岁:不能简单叙说事情经过;不知道自己的性别;不会用筷子吃饭;不会单脚跳
6岁: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不会玩角色扮演的集体游戏;不会画方形;不会奔跑
孤独症儿童通常会表现出回避眼神交流不看人、对叫名反应不敏感、缺乏恰当肢体动作、语言理解能力差、迷恋单一物品等症状,需要家长及时重视,尽早筛查。
如何干预治疗孤独症?
目前尚未有针对孤独症的特效药,持之以恒的行为干预和训练仍是最普遍的方法,但对于有严重情绪行为障碍和共患疾病的孤独症儿童应及时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严格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择和使用药物。
父母在和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相处中要有有耐心、有恒心,多学习孤独症干预治疗相关知识,为孤独症儿童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强亲子陪伴
父母应对孤独症儿童多些理解包容,多陪伴孩子进行交流互动以及游戏玩耍,锻炼孩子社交能力。
·开展家庭训练
父母可以适当增强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训练,如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穿衣等能力,多鼓励孩子进行行为、声音模仿,多对孩子进行示范,同时可根据孩子兴趣调整训练内容,并适当给予奖励。
·调节自身心态
孤独症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需要面对经济、精神上的多重压力,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关注自身身体健康,不放弃、不抛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
我们要尊重、接纳孤独症患者,不排斥、不歧视他们,做“星星的孩子”的守护者,让孤独症患者不再孤单。(Hi威海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