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做好人才文章

2024-04-03 编辑: 徐栋波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人才是激活齐鲁乡村“一池春水”的源头活水。今天,乡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的支撑,只有打造出一支想为能为善为的乡村人才队伍,才能让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因此,我们必须要多措并举为广大有志之士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完善培育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智慧充分涌流。

  创设良好社会环境,营造重才氛围,让人才“想为”。人才是鱼,社会环境是水,只有着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人才“如鱼得水”,才能让更多人才向往、融入、扎根齐鲁,致力于乡村振兴。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则是让人才“想为”的必要条件之一。

  要想营造浓厚的人才吸引氛围,应着力做好农村新面貌新气象、返乡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文章,以乡音乡愁为纽带打好感情牌,引雁归巢,吸引有知识有情怀的青年人才携梦而归;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表彰评选活动,优先选拔各类型的农村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珍惜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人才社会地位;以深化党建联建、遴选农业产业带头人等形式多维发力,以才引才,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农村发展。人才振兴是组织振兴的关键所在,必须积极培育活跃在基层的人才队伍,打通人才成长成才路径,为齐鲁乡村振兴样板打造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做实人才文章,让人才“能为”。人才“想为”只是振兴乡村的基础和开始,要想真正发挥出人才作用,关键在于加大培育,在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培育锻造优秀人才队伍方面下足精细功夫,这不仅是乡村之要,更是强国之举。各级组织必须要“因需施教”制定培育方案、“因人而异”设置培育内容,充分利用土生土长的本土生产经营型人才,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会的方式提高人才技能水平,通过课堂培训、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外出观摩等人才培训方式,持续提升人才三农水平,不断构建起多层次、多种类、有侧重的乡村人才体系,更好满足涉农人员的培训需求。

  打造人才适用平台,借用数据赋能,让人才“善为”。只有干部敢为善为,乡村决策部署才能执行到位,乡村发展蓝图才能如期实现。只有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敢涉深水者“开绿灯”,为敢破坚冰者“兜住底”,全力支持和鼓励“干部敢为”,才能涌现更多担当者、实干者。

  因此,要不断创新完善乡村人才队伍的使用机制,合理使用乡村人才,充分挖掘乡村人才的价值,使乡村人才的作用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这也是构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借助大数据平台成立互联互通系统,进行用人分析,实行动态管理。整合有关乡村人才的各类数据,通过分析统计及时推送本地区乡村人才供需方面的信息,实现从发布所需乡村人才到满足需求的高效智能化运作与服务,进一步提高乡村各类人才的配置效率,做到人岗适配,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合理流动。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之注入新活力,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只有将人才“身”引进来、“貌”育出来、“心”留下来,让他们“想为”“能为”“善为”,才能彻底激活齐鲁乡村人才“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持续“输血”。新征程上,我们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汇聚更强大的人才力量,让乡村振兴在齐鲁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作者:环翠区红十字会 朱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