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柳惠贤)4月3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日前印发《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25年,全市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位居全省前列。
根据《意见》,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4个,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1;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和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5%,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建设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平台)10个以上,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3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主导和参与起草国际标准22项以上,国家标准800项以上,行业标准730项以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
到2035年,我市质量强市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品牌战略推进成效显著,质量竞争优势更为凸显,质量竞争型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意见》还对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质量建设方面,我市将持续实施质量强市、强县、强业、强企“四强工程”,将质量发展理念全方位、全领域融入城市建设,提升质量治理水平,并积极组织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等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在品牌建设方面实施品牌培育、品牌运营、品牌引领、品牌保护“四大工程”,建立立体自主品牌库,在已经入库企业116家的基础上,制定完善城市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个人品牌创建培育规划;组织企业申报政府质量奖、“好品山东”等品牌,推进高端品牌培育;启动市长质量奖认定,今年将认定市长质量奖单位5家,个人3名。
围绕“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建设,我市将开展提质升级“六大行动”。在质量基础提质升级,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推进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制造业提质升级,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农副产品提质升级,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全面提升药物警戒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在建设工程提质升级,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加大公路水路工程质量监管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在服务业提质升级,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在公共服务提质升级,推动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多元化投资并存的现代公共服务业投资格局,持续增强城乡教育、养老服务、基本医疗等领域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