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如一热爱临床工作,积极为患者解决问题,孜孜不倦学习专业新进展……从业18年来,威海市立医院医师孙政勤矢志不渝地追求造福患者的精湛技术和医者仁心。即使这条路不是平坦大道,孙政勤也始终在努力接近追求的目标,她用自己的耐心和专业,赢得了患者的理解和尊重。
扎实理论与实践 科学预判患者病情进展
2006年7月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向往大海,孙政勤考入了威海市立医院。
“我当时工作、科研都很积极,工作没多久就在《中华内科》《中华肝病杂志》发表了文章。”因为热爱临床工作,孙政勤的临床经验很快得到积累,患者有需求也喜欢找责任心强的“小孙医生”。在良师的指导下,孙政勤各项业务的提升也都在齐头并进。研究生期间已经有了管理患者的经验,工作两三年之后孙政勤的临床经验更是得到了锤炼。

在孙政勤成为住院医的第三年,消化内科门诊收治了一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这位患者有肝硬化病史,因为出现了一次黑便,到门诊检查后住院。”孙政勤接诊后,考虑到患者有肝硬化病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大,虽目前只排一次少许黑便,后续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所以给予非常积极的药物治疗,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可能的预后及可采取的诊疗措施。
果然,入院当晚患者出现呕吐大量鲜血的情况,疾病明显加重。因为对病情有了预判,且提前与家属做了沟通,在病情突然变化后,她又及时向上级医生反映,在进行了急诊内镜止血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抢救成功。“住院医生独立看门诊、管理病房患者,需要在患者来了之后及早发现问题,尽快解决,解决不了及时寻找上级医师帮忙。”如今身为上级医师的孙政勤也是如此指导年轻的住院医师。

对病情的准确预判来源于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刚入职那几年,孙政勤几乎以科室为家,早上7点半到科室,晚上8点—9点回宿舍。“医院一直都非常忙碌,门诊患者多、住院患者多,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多,只要多留心,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孙政勤说当时还是手写病历,最多的一次,病房里一天收了近17名患者,她只要有时间就会跟着上级医师泡病房、泡门诊,多看、多想、多积累、多学习。此外,科室的培训学习氛围浓厚,孙政勤每周一都会参加科室的疑难、危重患者病例讨论会。“自己学的,老师教的,融合在一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经历的事情多了,经验自然就积累丰富。”孙政勤说工作这么多年她依然喜欢临床,为患者解决问题后很有成就感。
不给自己准备“后路” 全力以赴每一次手术
此前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科没有细分亚专业时,孙政勤在临床上的积累涉及到各方面,既有常规的消化道疾病内科治疗,也包括内镜下诊疗。提起自己的内镜治疗学习,孙政勤说离不开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和业的指导。“梁主任在内镜方面经验丰富,他利用空余时间,将我们这些年轻医生组织起来,为我们进行内镜理论和实践的培训与讲座。”在学习与临床实践中,孙政勤不断成长,很快就迎来了让她毕生难忘的一次内镜手术。

当时,消化内科夜班医生收治了一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这名患者的血型为O型RH阴性,是稀少的熊猫血。在患者突发消化道大出血亟需输血的情况下,医院没有存储相应血型,患者很快就处于休克状态。“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如果不进行内镜治疗,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孙政勤介绍,缺少血液补充再加上患者的身体状况,无法进行ICU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普通内镜下止血是唯一挽救生命的方法。
“当时我刚上二线夜班,第一次独立面对无法气管插管保护气道情况下的内镜下治疗。”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冒险一试。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成功进行了内镜下的止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孙政勤说这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例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手术。手术成功后,孙政勤在病例讨论会上分享经验时也坦言,决定手术自己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如果突然呕血,会有窒息的危险。

那之后的从医生涯中,孙政勤还做了很多类似手术,但极少有如此极端的情况,通常都是患者先接受了其他治疗,再进行内镜下诊治。孙政勤坦言说,自己的第二例内镜下套扎治疗手术比第一例心跳得还厉害。因为当患者还有其他治疗方案选择时,医生的抢救行为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退路的情况下,反而有很多的顾虑。“所以,每一次手术我都全神贯注,认真对待,感觉自己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很多时候,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明知有困难、有风险,我们医生也要迎难而上,搏命一试。”如今再回想起自己的第一例手术,孙政勤无比感谢患者家属的支持,也正是无数患者家属对医生的无条件信任,才支持着她没有顾虑地全力以赴。
团队力量所向披靡 专注人工肝治疗
成为副主任医师后,孙政勤承担的责任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作为副主任医师,孙政勤开始带组。“虽然不用写病历了,但我负责的患者多,要做的内镜手术多了,夜班、处理急诊患者、急会诊、全院多学科会诊会比较多。”仅听孙政勤的介绍,就能想到她工作的忙碌状态。应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孙政勤说自己有一个好办法,“不管多累,一定要吃饱,这样精神、体力才能跟得上。”

“哎呀,印象太深刻了,我刚带组的2021年7月整个月,因为科室人手少,我四天一个夜班,每个夜班都会出急诊,做内镜止血或者取异物。几乎就是白天晚上连轴转,夜班下了直接连着白班,一个星期只能休息一天或半天。”当时科室的医生护士都害怕和孙政勤一起搭班了,当然玩笑归玩笑,孙政勤所在小组还是高效地解决了各种突发状况,这时候更加体现了团队的力量。
在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孙政勤也在不断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她的亚专业方向选取了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孙政勤说自己是从2020年开始学习人工肝治疗,但当时因为肝衰竭预后不好,所以学习不是很积极,直到有一次她在门诊接连看了三名严重黄疸的肝病患者,药物治疗后胆红素还是居高不下,人工肝治疗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我当时挺懊悔的,因为自己的不积极,使得没有办法为患者解决问题。”这次事件给了孙政勤很大触动,从那之后,孙政勤积极主动学习人工肝技术,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机会。在副院长褚衍六的支持下,她主动申请外出进修,前往山东省公共卫生中心学习。进修回来的两年内,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60余人次的人工肝治疗。对于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等患者的救治,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正是孙政勤所在的重症肝病人工肝专业组的医护共同努力,市立医院重症肝病抢救成功率大幅提升,成为我市唯一常规开展人工肝治疗的医疗机构。
医路漫漫,任重道远;学海无边,书囊无底。孙政勤深知,一个好医生追求的是仁心仁术,是造福患者的精湛技术。即使这条路布满荆棘坎坷,但努力接近这样的追求目标,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就是一个医生的修为与精进。(来源:威海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