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环翠区:浅海试验场崛起“新硅谷”

2024-04-11 编辑: 宋倩

      

      岸上进行着激光通信新一轮试验、海底游走着功能各异的水下机器人、空中盘旋着氢动力无人机样机……四月春光正好,环翠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内,海洋科技创新的活力持续奔涌。

      4月8日上午,位于蓝科大厦的铂金动力又迎来一位哈工大(威海)在读博士,他将参与海洋传感器项目的研发生产。技术总监李世康指着窗外说:“守着家门口的试验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大大缩短。”李世康口中的“试验场”,指的就是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我国四个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之一。

      “大抓经济20条”提出,我市今年将深入实施海洋产业创新突破工程,提速推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建设。锚定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这一着力点,环翠区以“抓攻坚促突破、抓创新促争先、抓规范促提升”(“三抓三促”)为抓手,全力推进总投资4.6亿元的国家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扶持项目,狠抓海洋核心区提升,一座挺进深蓝的“新硅谷”加速崛起。

      40余家企业项目擦亮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名片”

      近几天,湾区试验码头上,一群年轻的身影又在忙碌——智真海洋科技研发团队正在调试第四代船舶清刷机器人。该款机器人能有效清除不规则船体表面的附着物。相较人工清刷,不仅不受天气水文等环境影响,用时也缩短4小时以上。

      充分多样的海上试验,是发展新型海洋技术、智能装备的必要条件。拥有离岸仅2公里的深水区、海底地形复杂等优势,湾区能满足绝大多数试验需求。

      “从实验室到码头,步行仅需5分钟,一天里可以往返多次进行海试。”智真科技总经理韩锦亮说,依托试验场的优越海试条件,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仅靠清刷机器人这一拳头产品,去年就完成订单3800余万元。

      五年间,逐梦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不断“长大”的智真科技几次搬迁,目前安家在蓝贝海洋科学中心。韩锦亮说:“试验场是我们创新研发的摇篮,营商环境是支持我们不断成长的摇篮。”

      在试验场的强力吸引下,湾区已依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联合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等60家机构,成立了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入驻智真科技等40余家企业、项目,打造航天科工集团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6个高能级平台,亮出了海洋电子信息和海洋智能装备产业两张“闪亮名片”。

      17层的蓝科大厦如今已基本“满员”。由赢海通信创新研发的空间激光通信终端,已经安装到了天仪卫星等5个空间项目上。企业软件测控主任赵子达介绍,目前团队正在研发无人机载激光通信终端,试验场提供了良好的飞行测试条件。

      “相对于微波通信,激光通信具有更加高效且保密性强的优势。”赵子达说,赢海通信已经研发了十余种激光通信终端产品,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做、也唯一能做舰船激光通信终端产品的企业。

      获批4.6亿元项目资金 年内建设7个试验平台

      海洋综合试验场,是推动海洋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勘察发现,我市褚岛以北海域水深最深处可达70米,是我国浅海大陆架难得的近岸深水区域,非常适合开展海上试验。因此,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成为国内首个正式批准的面向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传感器等综合性能测试的试验场。

      据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筹委会副主任于玲玲介绍,远遥浅海科技湾区规划构建“一场、一岛、一港、一中心、一区、一园”(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褚岛科技岛、远遥科技港、海洋科创中心、靖子头特种装备服务保障区、羊亭产业园)“六个一”空间布局。在功能方面,加快布局“一场六基地”,即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和检验检测基地、科技研发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保障基地,打造服务链条完善、功能耦合联动的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日前,试验场入选国家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扶持项目,计划总投资4.6亿元,年内将建设固定式、半潜式及试验栈桥等7个试验平台和背景场测试、海洋仪器设备现场运行测试、试验保障等3个系统,构建集海洋仪器装备“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今年,环翠区将持续放大试验场资源优势,推进海上、岸上、岛上一体建设,着力打造蓝色海洋科创硅谷。以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两大主攻产业为引领,协同推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16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加快智能化网箱等新技术研发推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湾区将加强海上试验区、岛基试验区、陆基保障区的设施配套。”于玲玲表示,湾区还将启动蓝贝商业地块、大草坪地块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海底光电缆项目建设和褚岛项目用岛确权,引进落地高端涉海项目5个以上,新进驻科研团队5个以上,加快推动海洋科技力量集聚,锻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阮宝勇 田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