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清明鲜花寄哀思,文明祭祀入人心

2024-04-19 编辑: 徐栋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这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既承载着我们对于逝者的无限哀思追念,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祭祀扫墓是最为核心的习俗,丧葬文化的移风易俗、推陈出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缩影,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必经之路。

  文明节俭治丧。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提倡生前尽孝、身后简办,让孝心追思永续,反对沿路搭灵棚、烧纸钱,抵制大操大办,杜绝低俗表演、恶俗哭丧,让逝者有尊严、亲人得慰藉。杜绝乱修墓、修豪华墓等行为。积极推行火葬、公墓安葬,鼓励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树立文明治丧、节俭治丧的理念。

  绿色低碳祭扫。对先人的祭祀,重在心而不拘形。每年清明,全国各地都有因祭祀不慎而引发森林火灾的惨痛教训。践行安全低碳的祭扫方式,严禁在道路两旁、广场、居民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烧纸、烧香等祭祀用火,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和火灾事故发生。鼓励“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倡导采用鲜花祭扫、书面寄语等形式寄托哀思。自觉维护祭祀场所公共秩序,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共度平安清明。

  党员干部带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推动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新风,争当移风易俗的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群众。自觉遵守遗体火化、节俭治丧、文明祭祀等规定,积极践行生态安葬、厚养安葬等风尚。在公共场所主动维护公共秩序,监督引导群众文明祭祀,强化殡葬事业发展正能量,让文明祭祀蔚然成风、化风成俗。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革除丧葬陋习,弘扬丧葬新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行动,让我们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净化风俗的推动者、厚养薄葬的践行者、绿色环保的传播者,用文明行动涵养文明行动,让清明节更加“清明”。(作者:乳山市乳山口镇政府 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