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让更多珍稀物种“落户安家”——山东生物多样性保护见闻

2024-05-22 编辑: 刘晓佳

      临近傍晚,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湖新薛河湿地,白鹭在水中觅食,成群的鸟儿从头顶飞过,各种鸟叫声不绝于耳。“快看,那就是震旦鸦雀。现在光我在这拍到的鸟就有100多种。以前几乎绝迹的鸟,现在又回来了。”当地资深摄影爱好者赵迈说。

      微山湖曾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的家园,后来这些自然界的“精灵”踪迹全无。通过大力治理、修复和保护,微山湖再现草长莺飞的景象。2021年2月,青头潜鸭在此重现。

      乘船进入微山湖,碧波荡漾,一群水鸟迅速钻入芦苇丛中,沿途多处可见青荷碧水、鱼跃鸟飞的景象。

            

      这是山东省济宁市微山湖湿地景色。新华社发(薛兆田 摄)

      济宁市微山县县长郭鑫说,今年春节期间,成群的鸬鹚首次迁徙至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鸟类的回归,是微山湖生物多样性最好的见证: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此繁衍生息;银鱼、鳜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重新出现;极危物种桃花水母也出现在微山湖水域。

      目前,山东省济宁市累计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37万亩,全市湿地面积达260万亩,建成青头潜鸭栖息保护地1500亩。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濒临渤海与黄海,辖区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既有森林、灌丛、草甸、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也有海岸带、岛屿、河口、近海等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山东省又是工业大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压力大、责任重。

      山东基本构建起了部门协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体系,探索完善数据共享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在山东“落户安家”,还有一些新物种被发现。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振国介绍,山东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佛慧山调查陆生软体动物时,采集到一只外形独特的蜗牛,“外壳呈低圆锥形,黄白相间,最典型的特征是螺塔略高,很漂亮。”

      经解剖和DNA测序,发现其解剖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序列与其他蜗牛有明显差异,超出同一物种范畴。2023年6月,这一新物种得到公认,并以发现地命名为“佛慧华蜗牛”。

      后来,这种蜗牛在济南龙洞—佛峪一带的山上也被发现。山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团队认为,在济南中心城区能发现世界新物种,说明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丰富。

      不久前,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丹山小学的红领巾志愿林长们,手提生活废弃物制成的鸟巢,沿着蜿蜒的护林山路来到崂山西麓半山腰处。在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青岛市校外辅导员徐立强的帮助下,学生们将鸟巢悬挂在树林中。

      山东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意识为目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体系,探索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提高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自觉。

      泰山景区采用“政府+志愿者”模式,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野生鸟类种类数量连续刷新。山东生态环境部门每年邀请知名作家实地采风、开展创作,以文学之笔书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实践。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管言明说,山东将继续秉承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