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天下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安澜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呼唤着每一位华夏儿女肩负起黄河安澜与保护的重担。
大河之魂在其文化底蕴,做好黄河文化的“传承者”。悠悠千载,华夏文明耀目闪烁,黄河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那黄河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李白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昔日昭君出塞,留下一句“独留青冢向黄昏”中对故乡的眷恋与依依不舍;是《黄河大合唱》词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呐喊出的中华民族的顽强斗志……诗词歌赋,黄河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蜿蜒曲折而又生生不息,九曲黄河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新时代弘扬黄河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传承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推动黄河文化创新发展,使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大河之美在其生态环境,做好黄河治理的“保护者”。俗话说“治水如治国,安民如安邦”。自古以来,黄河便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水患频发。从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被赞誉“千载无患”的治水专家王景,再到历史上“总结治黄方法第一人”的“治黄巨匠”潘季驯……无数先驱为黄河水域的治理前仆后继,抛洒汗水与热血。前人胜绩仍在,我辈自当秉承先人遗志,承担起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责任。我们应当谨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将其作为治理黄河生态问题的重要抓手,牢牢树立“生态先行”的保护意识。同时,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九省区协同治理,形成大保护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各地共同肩负起保护黄河流域的责任,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河之要在其高质量发展,做好黄河流域的“发展者”。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沿岸产业经济持续向好。“两山论”的出现逐渐打破了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二元思维,无论是东明县利用沿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还是东营市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聚力发展绿色高端的新材料产业……实践证明,黄河流域新旧动能可以兼收并蓄,新老产业也可以相得益彰。黄河魂魄永铸中华,发展步伐永不停歇。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当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做好做大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作者:乳山市南黄镇政府 刘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