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最具“反差感”城市,为啥是这?

2024-06-10 编辑: 徐栋波

  端午未到,威海已登顶小长假“黑马目的地”榜首,全国游客“打卡威海”的心情再次达到顶峰。
  如果来看海,其实只能“看”到十分之一威海。千公里海岸线的“面纱”下,是一座中国最具“反差感”的城市:是卫国戍边的威海卫,也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甲午战争的主战场,也是联合国认证的宜居城;是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四连冠……
  “蓝色”风景与“红色”图志辉映,来自千里海疆的强烈“反差感”,酝酿成一抹最浓烈的“中式浪漫”——爱国。

  苦与甜:一个不是岛的“岛”

  如果只能去一个“威海打卡点”,那刘公岛是不二选择。不足4平方公里的刘公岛,几乎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所有元素,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苦与甜。

 

  1888年,清政府创建北洋海军,并将海军公所设在刘公岛。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此,刘公岛便成了中华民族的剜心之痛。
  1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刘公岛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培训基地、威海干部学院(筹)刘公岛现场教学基地等于一身,慕名的人们像浪花一样涌来。

 

  刘公岛“变了”。东泓炮台“昂首”伫立,巨石上刻着“十三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以前奔着上岛游玩的人们,现在开始静下来感悟历史、接受教育。
  刘公岛“没变”。北洋海军将士的巨大雕像仍端着望远镜眺望远方。国帜主题公园里,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犹在耳畔回荡……

  冷与热:一种骨子里的“拼”

  “刷过”威海的游客,对威海人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种是威海人很热情,一种是威海人有点冷。冷与热的反差,其实源于骨子里的“拼”。
  这是一座卫国之城。“威海”取自“威震海疆”,是1398年明朝为屯兵抗击倭寇而设的卫城,卫所官兵在这里世代相袭,也造就了威海人与生俱来的血性。620年的历史,写满了保家卫国的“拼”。

 

  这是一座英雄之城。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23000多名烈士牺牲在革命战争时期,370多位共和国将军从这里走出……马石山十勇士、胶东乳娘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里,镌刻着抗日救亡的“拼”。
  这是一座争先之城。威海的“拼”,体现在奋勇争先的方方面面: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获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包揽生态人居领域所有的国家荣誉;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
  就是这么一座城,滋养着大义当先、刚毅顽强、外冷内热、胸怀宽广的威海人。或许他们有些大嗓门、直性子,但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时,热心肠的威海人绝不含糊。

 

  古与今:一些讲不完的“事”

  6月5日晚上,一场爱国主义主题宣讲收获了在场观众的掌声与泪水。究竟是怎样的7个“威海故事”,跨越百年时空仍能直击心灵?
  最令人动容的情景剧《旗帜》,讲述的是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护旗小战士,突然“穿越”回现在的天福山。在与讲解员的对话中,小战士得知了战役的胜利和自己牺牲的命运,但他却义无反顾选择返回战场。他说,看到了党旗、国旗、军旗迎风飘扬,一切都值了。
  《永远的怀念》也是一场时空对话。主人翁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烈士郭永怀和他的女儿郭芹。这段不可能发生却无比真实的对话,也回答了郭永怀学生、中科院院士李家春,曾让学生们思考的两个问题——“郭先生是一个农家子弟,为什么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郭先生离开我们50多年,为什么大家还这么怀念、崇敬他?”

 

  为了把这些穿越古今的威海爱国主义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愿意听、听得懂、感受得到,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采用情景剧等创新形式、通俗直白的话语表达,走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山东科技活动周、曲阜师范大学等,用30余场宣讲打动超过1.6万人次受众。
  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向、情之所系、魂之所归。我们的祖国母亲马上75岁了,不妨来这座最具“反差感”的城市,“打卡”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感受一场看点泪点十足的红色洗礼吧!(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