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将2024年定为“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工作主线,大力开展“五争四提三突破”行动,坚持以项目工作统揽经济发展全局,持之以恒不断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千方百计做好项目攻坚这篇大文章,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作为乳山市重点打造的一条新兴产业链,短短3年内,依托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两大龙头企业,先后引进了国电投、华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塔柱、单柱、电缆、齿轮箱到主机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并跻身省级三大海上风电基地。
在不断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同时,乳山市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新路径。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乳山市实施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等项目,培育花生、苹果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积极推广“加工企业+种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资产总额44.38亿元,成功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制试验任务”。
目前,乳山形成了以牡蛎、花生、苹果、大姜等为代表的“十二大优势特色产业”,拥有115个国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向60亿级规模,苹果、肉鸡、生猪产业向30亿级规模,花生、大姜、蓝莓产业向10亿级规模进军,成功获评2023年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来源:大众日报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树牢工业首位意识
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下,在位于乳山市下初镇的威海恒邦矿冶发展有限公司,多金属矿有价元素综合回收技术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一期的电解车间即将投产,二期项目将于12月份投产。全部达产后,该公司的产值将由原来的不足10亿元跃升为120亿元,公司也将成为乳山市首个产值突破百亿元的企业。

作为金属精炼及深加工产业链链主,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7.3亿元,主要建设年处理45万吨复杂金精矿的综合回收生产系统,实现对铜、铅等10余种元素的综合回收,开辟了全元素回收、零废物排放的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新路径,有效带动金属精炼及深加工产业链提质增效。
“盯链主抓龙头,大力推动产业培大育强”是乳山市多年来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乳山市根据工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确定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金属精炼及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海产品培育养殖及精深加工、花生制品培育种植及精深加工、麻纺织6条重点工业产业链,实施以市级领导同志为“链长”和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式“链长制”。围绕产业链进行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点状产业分布向链状产业联动转变,进而形成网状产业集群。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作为乳山市重点打造的一条新兴产业链,短短3年内,依托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两大龙头企业,先后引进了国电投、华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初步构建了从塔柱、单柱、电缆、齿轮箱到主机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并跻身省级三大海上风电基地。
在风电产业集群的强力拉动下,乳山市的光伏、抽水蓄能、氢能等多种新能源融合聚集、齐头并进,新能源板块强势崛起。当前,规划了5处渔光互补场址,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另有80万千瓦“风光同场”漂浮式海上光伏列入全省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总投资120亿元,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诸往、崖子2个国家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均已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储备项目库。
海上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离不开乳山市对产业链的精心培育。乳山市实施工业企业培大育强“1234”计划,持续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加强企业梯度培育,通过全方位、差异化政策扶持,助推企业做强主业、做实基础、做大规模;启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一企一策”制订成长方案;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着力培育一批制造业细分领域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标杆企业”。

今年,乳山将全力推进总投资550亿元的146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和总投资71亿元的30个工业技改项目建设,争取新签约项目9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70个以上、新竣工投产项目50个以上,签约过20亿元项目6个以上。
一项赛事带火一座城
探索新业态 加快文旅融合步伐
6月15日,2024《快乐向前冲》乳山银滩赛道正式在银滩海洋公园启动。时隔14年,《快乐向前冲》再次回归乳山,作为唯一一条海边赛道,开幕式当天便吸引5000多位“快冲迷”齐聚银滩。

2024《快乐向前冲》的承办为乳山今夏的旅游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活力,有效带动了乳山周边景区的客流。“现场太有氛围了,赛道很清爽,自己终于体验了一把赛道,也算圆了儿时的梦。”来自东营的游客孙哲说,“这次我还带着女儿过来,我们还打卡了海洋公园。”
据了解,园区内共设置了陆上园区、水上园区、美食夜市以及碧海沙滩四大板块,每天能接待游客超1000人。“6月底,水上园区板块也将对外营业。届时游客量也将实现翻倍增长。”银滩海洋公园董事长段雄飞说。
有特色、有新意、有惊喜,是文旅产品留住人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乳山市把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紧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打造文旅产品新供给,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同时,按照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求,不断增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供给能力,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消费空间,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赛事旅游等产品业态,全力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

作为乳山市文旅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乳山银滩以全面推进“滨海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建设为主线,打造了一条以海岸线为主轴的滨海旅游线路,沿途分布着风从海上来、潮汐湖湿地公园、多福山、北斗湾体育公园等多个景区。同时,大力推动景区文旅项目更新,结合当下热点,推出了潜水、蹼泳、庙会、民俗展等特色项目,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下一步,乳山市将以赛为媒,通过开展全国海洋五项赛、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创造更多适于游客消费和游乐的新场景,并加快金鼎隐秀商贸城、利群阳光海岸、银月湾潮流街区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周边商贸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推动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品牌价值超百亿
乳山牡蛎激发海洋产业活力
6月20日,在乳山市海阳所镇南泓北村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里,乳山市鼎呈鲜海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自动化清洗分选生产线正在不停地“吐”出干净整洁、大小均匀的牡蛎。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人并不多,几名男工在装卸牡蛎,几名女工则把生产线上分拣好的牡蛎套上包装,然后码好放在箱内,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车间忙中有序的景象是乳山牡蛎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乳山市将牡蛎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进行培育,创新“牡蛎+”融合发展新路径,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牡蛎产业发展新格局,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了一条集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等7个关键环节于一体的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
在前端,乳山市通过“政府牵线、院所支持、平台运作”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所合作,广泛开展牡蛎良种联合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持续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水产种质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引进推广了三倍体牡蛎,选育了“海大1号”“海大2号”等新品种,实现了良种覆盖率超90%的目标。
在中端,制定推广山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乳山牡蛎》,投资建设了3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引进培育了鼎呈鲜等20多家牡蛎加工骨干企业,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行业标准化生产。
在末端,采用威海履信公司防伪专利技术,建设全国首个牡蛎防伪追溯平台,实现了品牌管理、执法监管、消费维权多方联动,进一步规范品牌市场秩序,并连续8年举办牡蛎文化节,开发以牡蛎为特色的美食旅游项目,提升品牌价值。
经过多年的接续培养,如今乳山牡蛎养殖面积60万亩、年产量50万吨、养殖产值超50亿元,线上市场占有率超过70%,2023年乳山牡蛎品牌价值高达193.85亿元。
唤醒沉睡资源
让每寸土地释放最大效能
6月17日,在乳山市午极镇卢家村小麦田间,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加快收割进度,确保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抢收,保证夏粮颗粒归仓。
为了唤醒“沉睡”耕地,乳山市引进了山东高速集团等省属大型企业,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在卢家村等60余个村开展土地整理,通过“国企+镇街”模式,将田坎、残次林地、废弃果园、未利用地化小为大、连片整治。近年来,乳山市共整理出耕地5万余亩,新上农田水利设施超600处,并设立了800万元的耕地保护激励资金,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小组,定期巡查项目区,确保耕地只增不减。

在不断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同时,乳山市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新路径。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乳山市实施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等项目,培育花生、苹果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积极推广“加工企业+种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资产总额44.38亿元,成功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制试验任务”。

目前,乳山形成了以牡蛎、花生、苹果、大姜等为代表的“十二大优势特色产业”,拥有115个国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向60亿级规模,苹果、肉鸡、生猪产业向30亿级规模,花生、大姜、蓝莓产业向10亿级规模进军,成功获评2023年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来源:大众日报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