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回忆我参加的威海保卫战

2024-07-01 编辑: 徐栋波

回忆我参加的威海保卫战
蒋延庆

蒋延庆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顽八军(即第八师)一六六旅占领了威海市,我东海军分区奉命迎战。我所在的宣传队奉命解散,女同志到战地救护所当护士,男同志下部队当文化教员。因为我经常在军分区《战士生活报》上发表文章,所以被分配到独立二团当战地记者。我的任务不光是写稿子,还要负责战前写瓦解敌人的标语、战时向敌人喊话。
  国民党军队是从海上登陆的。一开始,他们不敢进市区,只占领了刘公岛和市区东北的棉花山。敌人的飞机每天在空中盘旋轰炸,停泊在海上的军舰不停地炮击威海市区。头几天,每天从上午8点钟一直打到下午5点钟,把市区的环翠楼、金线顶及后营的楼房炸成一片废墟。
  敌人是国民党顽八军的一个旅,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全是美式装备,而我军参战的两个团,大部分骨干都调去野战军,充实前线主力部队;新补充的战士,大多是刚参军的青年农民,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且装备较差,缺少重型武器,只能靠手中的轻武器打夜战。战斗刚开始,我们吃过一些败仗,死伤了一些战士,但是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后来转弱为强,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共歼敌千余名,硬是把敌人拖住了、困跑了。

威海保卫战示意图
 
  二营五连是尖刀连,战前我赶到五连采访。在战前动员会上,王指导员讲完话后,对我说:“蒋记者,请你讲几句,给大家鼓鼓劲儿。”虽然我毫无准备,但这种情况下,也难掩激动的心情。我先上前给全连同志行了个军礼,继而讲道:“同志们,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团前天晚上有12名同志牺牲了,血债要用血来还!今天晚上又要打仗了,希望大家杀敌立功,我给大家写稿子报道,谁英雄谁好汉,到战场上比比看!”
  晚饭后,部队紧急集合向合庆村阵地出发。晚上10点战斗打响,一直打了4个小时。这一仗打得好,把敌人在棉花山半山腰设的一个据点拔掉了。30多个敌人弃寨逃到了山顶大本营。据一名投诚的敌兵讲,他们死伤了20多人。我们二营只伤了5个人。
  1947年12月上旬的一天,敌人从威海北面的古陌岭下来200多人,要抢占南面的槐云山。中午开饭时,一营接到命令,立即投入战斗,阻击敌人南进。二连的叶小根班长抓了一张油饼就随队伍跑步占领槐云山。他趴在阵地上正在吃油饼,敌人打来一阵冷枪,击中了叶小根,他手里拿着一块油饼,嘴里含着一块油饼,就这样牺牲了。叶小根是我一个月前报道过的一个战斗功臣,他在威海城里打巷战时,与敌人抱在一起,咬掉了敌人的一个耳朵。我写了叶小根英勇顽强的事迹,不料稿子刚见报他就牺牲了。我赶到二连,又追踪报道了叶小根牺牲的消息。

  1947年,威海卫市公安局、人民武装部关于保卫战的联合通令
 
  槐云山有两个山头,东面的山头大,驻敌一个连,西面的山头小,驻敌一个排。白天,敌人在山头上修工事、建地堡;晚上,便不时地向山下村庄打冷枪壮胆。独立二团首长命令一营,两天内把槐云山夺回来。命令传达到连队,指战员们个个斗志昂扬。第二天深夜,一营两个连队悄悄摸到槐云山脚下,12点钟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小老虎一样往山上冲。一连攻打东面的大山头,二连攻打西面的小山头,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激战一个多小时,敌人就弃寨逃窜,跑回古陌岭。这一仗,毙伤敌人20多名,缴获枪支20余支。我军只有4人负伤。

  1986年8月,济南军区举办书画摄影展,蒋延庆(右二)向迟浩田政委(左一)等军区首长汇报展览的情况。
 
  国民党军队进占威海两次,总共待了160天,于1948年3月13日拂晓乘舰逃窜,我军收复威海。战后,东海军分区受到了上级表彰。因为东海军分区的两个团是一支地方武装,竟然能拖住顽八军这个全副美式装备的劲旅,使其陷入威海难以调离,从而有力地支援了我前线野战主力部队歼灭了大量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的企图。
 
  蒋延庆(1930—),男,文登市(现威海市文登区)漩夼村人。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在文登县第一中心小学任教。1946年5月入伍,历任宣传队员、副分队长、宣传干事、连指导员等职。1955年8月,调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先后任科长、副部长、部长。1981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85年7月毕业,回济南军区任调研员。1987年离休后,任《中国老年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舒同书法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新闻、通讯、评论文章1000余篇,4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和“先进记者”。与赛时礼合作,编著《血醒》电视连续剧1部。酷爱书法艺术,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大赛和展览。
(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