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但肿瘤是慢病,也是老年病,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以肺癌为例,目前,医院住院的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因此,做好老年群体癌症早筛与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加强查体意识和早筛 可提高肺癌生存率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显示,肺癌仍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杨福俊提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目前临床上发现的肺癌的成因很多,其中吸烟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吸烟会使有害物质在肺部积累,长期吸烟者患上肺癌的概率是非吸烟者的15至30倍。但是,有的人即使没有吸烟史,也有可能患上肺癌。造成肺癌高发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放射线、空气污染、慢性肺部病史、化学物质暴露,以及遗传因素等。
“当谈到癌症时,人们更多地会联想到癌症晚期,常常忽视早期筛查。但事实上,肺癌的早期筛查是切实可行的。”杨福俊说,威海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曾对2016年到2021年间院内确诊的5000多例肺癌患者的数据进行过统计,5年生存率高达59%,而同期全国公开的5年生存率均值仅为19.8%。“威海的数值为什么这么高?我们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其中早癌占比高达48%。”杨福俊介绍,这充分说明了健康查体意识、早癌治疗和规范诊疗的重要性。

普通民众如何进行肺癌预防和早期筛查呢?杨福俊介绍,使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进行肺癌筛查可以极大地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癌的机会。一般来说,对于年龄50岁以上、吸烟者或戒烟不超过15年、有慢性肺部病史或有家族肺癌史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LDCT肺部筛查,有望大幅度降低中晚期肺癌的占比。
“如果初步筛查结果为阴性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复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潜在的肺恶性病变。”杨福俊建议,非高危人群也可以考虑做一次LDCT肺部筛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早筛能够发现毫米级的肺部结节,这些结节也存在早癌或癌前病变的可能。
肿瘤可防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癌症发病率居前5位的肿瘤除了肺癌,还有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而且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威海市立医院每年都会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肿瘤防治的宣传,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杨福俊在不同的宣传场合都会介绍,肿瘤是指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各种内在和外界的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发生的过度且不协调生长所形成的异常新生物,“通俗地讲,如果把各种传染病看作是外界生物对人体的侵袭,那么肿瘤便是人类自身细胞的‘叛变’。”
“肿瘤其实是一种慢性病,不是突然某一天肿瘤就长出来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杨福俊表示,因此科学防癌至关重要,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杨福俊说,他们反复向公众强调做好癌症“三级预防”的重要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通过合理治疗和康复,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虽然目前报道癌症的病人越来越年轻,但仍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才二三十岁,不会得癌症,殊不知,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癌症找上门。因此,杨福俊建议,我们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平时一定要警惕肿瘤早期的报警信号,比如血、块、痛、烧、减的出现。
“血”是指异常的出血,具体来说,除了女性正常月经以外,人体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的出血,并且迁延不愈,都有可能是肿瘤早期报警信号,如不明原因鼻出血、咳血等。
“块”是指异常的包块,如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逐渐增大的肿块,乳房发现不规则肿块且双侧不对称,甲状腺发现肿块等。
“痛”是指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身体某一部位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症状,如休息后不缓解,越是夜深人静越明显,都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信号。
“烧”是指不明原因的发热,尤其是反反复复的低热尤其应当注意。
“减”是指突然的消瘦,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在排除其它疾病后,也有可能是肿瘤在作怪。
杨福俊提醒,有肿瘤家族史、肿瘤高发地区、有不良生活习惯、有肿瘤早期信号、经常接触有害物质、生存环境遭污染等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好防癌筛查。“我们既不能谈癌色变,更不能手忙脚乱,科学防癌的前提下,如果出现症状要合理就医,规范就医,理性就诊。”杨福俊表示。(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加强查体意识和早筛 可提高肺癌生存率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显示,肺癌仍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杨福俊提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当谈到癌症时,人们更多地会联想到癌症晚期,常常忽视早期筛查。但事实上,肺癌的早期筛查是切实可行的。”杨福俊说,威海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曾对2016年到2021年间院内确诊的5000多例肺癌患者的数据进行过统计,5年生存率高达59%,而同期全国公开的5年生存率均值仅为19.8%。“威海的数值为什么这么高?我们对数据分析后发现,其中早癌占比高达48%。”杨福俊介绍,这充分说明了健康查体意识、早癌治疗和规范诊疗的重要性。

“如果初步筛查结果为阴性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复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潜在的肺恶性病变。”杨福俊建议,非高危人群也可以考虑做一次LDCT肺部筛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早筛能够发现毫米级的肺部结节,这些结节也存在早癌或癌前病变的可能。
肿瘤可防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癌症发病率居前5位的肿瘤除了肺癌,还有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而且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肿瘤其实是一种慢性病,不是突然某一天肿瘤就长出来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杨福俊表示,因此科学防癌至关重要,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杨福俊说,他们反复向公众强调做好癌症“三级预防”的重要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通过合理治疗和康复,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虽然目前报道癌症的病人越来越年轻,但仍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才二三十岁,不会得癌症,殊不知,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癌症找上门。因此,杨福俊建议,我们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平时一定要警惕肿瘤早期的报警信号,比如血、块、痛、烧、减的出现。
“血”是指异常的出血,具体来说,除了女性正常月经以外,人体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的出血,并且迁延不愈,都有可能是肿瘤早期报警信号,如不明原因鼻出血、咳血等。
“块”是指异常的包块,如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逐渐增大的肿块,乳房发现不规则肿块且双侧不对称,甲状腺发现肿块等。
“痛”是指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身体某一部位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症状,如休息后不缓解,越是夜深人静越明显,都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信号。
“烧”是指不明原因的发热,尤其是反反复复的低热尤其应当注意。
“减”是指突然的消瘦,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在排除其它疾病后,也有可能是肿瘤在作怪。
杨福俊提醒,有肿瘤家族史、肿瘤高发地区、有不良生活习惯、有肿瘤早期信号、经常接触有害物质、生存环境遭污染等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好防癌筛查。“我们既不能谈癌色变,更不能手忙脚乱,科学防癌的前提下,如果出现症状要合理就医,规范就医,理性就诊。”杨福俊表示。(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颜燕军
编辑:毕玲瑜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颜燕军
编辑:毕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