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衷农业、安心农业、献身农业,建立了山东省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选育抗寒、抗旱茶树新品种6个,建立高产高效示范茶园30余处,研制出茶树优质抗逆栽培关键技术1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180余万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8.5亿元以上;他多年来培训茶农万余人次,为地方培养技术骨干30余人,显著提升了茶叶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他的足迹遍及全省10余个地市,在茶学学科建设、茶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威海临港区“茶之韵”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团长、首席专家丁兆堂。
脚下有泥土,躬身示范种出好茶叶
记者初次见到丁兆堂,是在上善堂“北方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适应性筛选保存圃”里。一片片翠绿的茶树吐露出嫩绿的芽叶,丁兆堂在茶园中来回穿梭。
走近一瞧,细密的汗珠挂在丁兆堂的脸颊,他黢黑、精瘦的手里正握着纸笔,一丝不苟地低头记录着数据。
自2022年5月,山东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与威海上善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临港区蔄山镇合作设立了这处茶叶生产栽培与科研创新基地后,丁兆堂就长期“蛰伏”于此。
“设立基地之初,正是看中威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善堂茶园基地基础条件优越,有利于后期开展研究。”丁兆堂说。
今年60岁的丁兆堂从小就对土地有着亲近感,小时候的他在父亲的茶园边长大。长大后,他长期从事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
与其他科教工作者不同的是,丁兆堂的教学场所不在教室,而是在全省各处的茶园里。
在常人看来,与土地打交道,乏味枯燥,但丁兆堂却乐在其中。用他的话来说,是对土地有感情。“年轻人对土地要有感情,才能扎根土地。”20多年来,丁兆堂的脚步遍布临港上善堂以及荣成石岛、乳山南黄等地的智慧茶园。他扑下身子沉在山间田野,与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探讨知识,同时推广茶树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做茶农增收的引路人,生动演绎了“我服务、你增收”的精彩故事。
从2022年以来,丁兆堂带领团队在上善堂基地,陆续引进了无性系品种68个和有性系群体种1个,其中包括青岛农业大学与省茶叶所等单位选育的鲁茶系列品种33个、省外选育的品种21个以及威海农业部门自主选育的雪茶系列品种14个,为北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手上有本领,推动鲁茶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茶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机械化、品牌化的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背后,离不开数字技术在茶业发展中的深入应用。为将山东茶叶的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丁兆堂将研发聚焦到茶叶生产环节的数字化。
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搭上数字化快车,赋能茶产业发展?在茶叶生产加工的全流程,数字化如何“帮上忙”?与时俱进、创新驱动,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不失为茶企、茶农寻找这道考题的最佳答案之一。
以“茶”为媒、科技赋能,临港区在丁兆堂的指导下,打造了上善堂“北方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适应性筛选保存圃”,借助智慧化的东风搭建改革创新平台,通过大力探索茶园生物质覆盖、微喷(滴灌)双系统补水与排水系统建设、不同修剪高度与快速定型技术、病虫防控、越冬障碍克服、合理施肥等关键性轻简化的栽培技术等系列科学试验,明确适合光伏茶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适合光伏条件的整套栽培技术体系和栽培模式。
在以丁兆堂为首的专家团队持续不懈的努力下,我市茶园开展的遥感、光谱分析等相关数字化应用试验,取得了一大批成果,陆续建模立标。
肩上有担当,助力科研成果高效惠农
农业科技要发展,培育新农人是必由之路。丁兆堂说:“只有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接受新理念、新设备,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针对农技人员和农民迫切的技术需求,近年来,丁兆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指南,培训了一批技术生力军。
技术带头人攻克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质效;政府利用政策和资金,支持技术推广、解决农户种植难题;研究所实验站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产业全方面发展……作为一名推广农业技术的科教工作者,这是丁兆堂理想中的农业发展愿景。
为让农业科学技术更加深入人心,让越来越多的茶农因科学而得到实惠,丁兆堂以上善堂基地为依托,担任区级“茶之韵”专家服务团团长、首席专家,针对区域茶叶企业现状及需求,结合团队岗位专家主攻方向,共同为临港区茶叶企业“量身定做”技术套餐,分类开展技术指导,制定从茶苗新品种引进栽培、土壤改良提升、增施有机肥料、高效防护林网建设到病虫害防治等茶园管理全覆盖技术意见,并提供新品种茶苗、有机肥、苗木等物资,助力企业建设高效绿色生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
同时,丁兆堂认真搞调研,虚心向有经验的茶农请教,他把所有的调研数据和需要推广的技术结合起来,将推广项目编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让老百姓一听就会、一看就懂。(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