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港区

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2024-08-23 编辑: 宋倩

一座岛,浓缩了中国百年的跌宕史诗;一座城,见证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岁月流转,文脉悠长。若要问起一座城市最让人难以忘怀的特质,答案莫过于“文化”二字。这里,是甲午战争的故地,是点燃胶东抗战烽火的红色沃土;这里,是开放的前沿,是新时代最具幸福感的中国城市;这里,就是威海。田耕海牧,物阜民安,地域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光辉璀璨的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意气风发的新时代精神文化,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铸就了威海人民独特的精神气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建设置于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守根脉:珍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构成了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威海拥有丰富的非遗项目,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37项、市级114项、县区级212项。这些文化遗产既代表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也见证了其朝气蓬勃的未来。我们应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承血脉: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

赓续红色血脉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所在。威海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刘公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屈辱历史,到胶东育儿所哺育革命后代的亲情大爱,再到“马石山十勇士”守护人民的英雄壮举。今年,威海着力打造了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构建起全国首个以地级市为阵地的爱国主义集中教育区,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同时,威海还依托红色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文艺精品,如红色舞剧《乳娘》、沉浸式场景剧《城南硝烟》、京剧《郭永怀》等,将红色文化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

续文脉:彰显威海的现代化新风貌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威海是国内首个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这里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劲脉动,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欣欣向荣,有文明和卫生城市“双城联创”的坚实足迹,有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崭新气象。

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幸福生活。威海的旅游热度持续不减,得益于其以精致理念引领文明创建的久久为功、执着坚守。威海将文旅、文明资源充分结合,分领域规划打造了19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展示点,持续打响“千里山海·文明威海”品牌。同时,威海还礼赞凡人善举、凝聚榜样力量,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和温暖事迹,这些接力传递大爱的凡人善举彰显了城市的温度也托举起了文明的高度。

新征程上,威海将锚定目标、步履铿锵地以“善”的能力、“作”的行动、“成”的效果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奋力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威海篇章。(通讯员 刘珈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