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三项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

2024-08-26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王泽瀚)8月23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有关情况。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爱春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文旅系统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补给、文化服务新空间建设、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三项工作,努力为市民游客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均等、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上,我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导社会组织深入基层调研,为市民游客策划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项目。

今年,我市实施了42个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助力基层群众享受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300余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受益群众达30万余人次,促进了文旅服务“菜单式”“订单化”发展,实现文旅服务供需有效对接。

不仅如此,我市今年还对15个市级优秀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项目进行定向指导和宣传推广。

“我们每年实施40个以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以‘点单式’文化服务精准满足群众诉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于英娜介绍。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以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创新文化空间服务形式,推动文化服务向“全民、全域、全时、全龄”拓展。

实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行动。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形式,我市打造了无观书店、天和美术馆等3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形成优势互补。今年我市还将打造1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持续营造市民游客触手可及、出门能见的公共文化空间新场景。

实施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提升行动。市群众艺术馆推出两大品牌四季公益培训活动。针对成年人举办的“群星大讲堂”公益培训,年均培训8万余人次;针对未成年人举办的“蓓蕾成长计划”艺术普及活动,年均培训1200余人次。

“‘群星大讲堂’2024秋季艺术培训共将开设77门公益课程,通过线上报名,培训活动将于9月1日正式开课,活动持续到2025年1月。”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荆国胜说,市群众艺术馆还设有非遗展馆,展出非遗名录项目20余个,今年已接待市民游客超万人。

市图书馆策划“阅读+行走”特色主题路线,组织开展300余场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同时,打造夜校品牌“深夜‘识’堂”,开展锔瓷工艺、布艺制作等课程90余场,并举办180余场尼山书院传统文化讲座,惠及1.2万余人次。

不仅要办好,更要服务好。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宋亚平介绍,市图书馆通过开通诉求“码上办”、“威图到家”网上借书服务等措施,提升场馆使用体验感和群众满意度。

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方面,我市以镇街综合文化站为抓手,优化基层文化资源配置,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通过不断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我市持续推动镇街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在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我市72个文化站均达到一级以上等级,其中“特级站”33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不断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建设年为主题,聚焦基层群众需求与资源禀赋,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非遗培训展览等活动,让基层百姓更直观、更方便地参与文化活动。

不断打造乡村文化活动品牌,乳山焉家村、荣成那香海分别入选全国“村晚”春季、夏季示范点,以此为引领,持续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