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周颖)8月23日,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威海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有关情况。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文旅系统通过聚焦群众需求、提档升级、普惠均衡,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努力为市民游客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均等、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增强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群众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坚持问需于民,在提供专业培训基础上,引导社会组织深入基层调研,为市民游客策划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项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局采取与区市联动、第三方督导的形式,已在全市实施了42个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并对“圣果·乐园”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15个市级优秀项目进行定向指导和宣传推广。多年来,全市已实施300余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培育基层文化志愿团队500余支、基层文艺骨干1万余名,受益群众达30万余人次,促进了文旅服务“菜单式”“订单化”发展,实现文旅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同时,坚持服务于民,今年推出“威图到家”网上借书服务,凡是“威海市图书馆”的注册读者,只需登录“威海市图书馆网站”进行网上预借,图书即可送到指定的城市书房。
聚焦提档升级,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服务新空间。一方面,实施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提升行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至晚7时,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夜生活”。市群众艺术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推出两大品牌四季公益培训活动,并设非遗展馆,展出非遗名录项目20余个,今年已接待市民游客超万人。市图书馆联系24家阅读组织成立“爱阅”读书联盟,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300余场;打造符合年轻人自我提升需求的夜校品牌“深夜‘识’堂”,开展锔瓷工艺、布艺制作等课程90余场,举办尼山书院传统文化讲座180余场,惠及1.2万余人次;全市5处公共图书馆和46处城市书房推出“码上办”服务,通过“扫码”快速精准解决群众诉求。另一方面,实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行动。此前我市已打造无观书店、天和美术馆等30处小而美、有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市民游客触手可及、出门能见的公共文化空间新场景。今年我市计划再打造10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聚焦普惠均衡,持续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持续推动镇街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大地欢歌”乡村文化建设年为主题,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非遗培训展览、广场舞展演、群众合唱等活动;打造乡村文化活动品牌,乳山焉家村、荣成那香海分别入选全国“村晚”春季、夏季示范点,活动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点击量超150万次,并以此为引领,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