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抓紧核心产业“金钥匙”,崮山镇解锁跨村联建共富“门”

2024-08-3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今年以来,经区崮山镇推动两个片区跨村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产业联兴助推农村区域化融合发展。
  近年来,崮山镇发展了种苗和无花果两个产业,以种苗为核心,跨村联建成立了五渚河片区,以无花果为核心,成立了摩天岭片区。两个片区分别围绕核心产业链的种植、储运、售卖攻坚突破,通过“五大振兴”齐发力,走出一条跨村联建新路径。


  无花果产业立足技术,赋能跨村联建新动力
  摩天岭片区打造“无花果+”的跨村联建新概念,围绕核心无花果产业,钻研种植技术,打造立架密植模式、“春早秋延”大棚、冬暖大棚、避雨提升设施等多种提产避险技术,各区块分别可实现亩产由1500公斤提升到3000—4000公斤,无花果上市提早和延后15~20天,波姬红等特殊品种无花果错峰上市,有效提升了无花果种植亩均收益。


  在采后端,摩天岭片区打通采摘—包装—预冷—运输的采后端,在预冷环节,与海尔集团、济南果研院合作,成功研究出无花果压差预冷技术,8成熟无花果保鲜期延长至10—15天,可以保证无花果销往全国所有大中城市,提升威海无花果的品牌影响力。


  无花果收获后,各联建村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干鲜果供应商或果品加工商。选择鲜果供应商,零投资、挣钱少,按照三级标准供给产业园挣差价。选择果品加工商,少投资、挣钱多,由邵家庄村负责提供气调保鲜和低温烘焙设备,指导联建村按照要求加工无花果果干,负责收购。对联建村果农实行优先收购政策,保证好果卖好价,兜底收购,保证果农不吃亏。
  种苗产业推陈出新,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
  五渚河片区聚焦村庄规模小、资源散、产业发展难等现实问题,立足种苗产业发展的联建产业项目,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今年,五渚河片区搭建大棚21个,3—7月繁育甘薯和蔬菜种苗,9—11月栽植草莓柿子等蔬菜。今年以来,五渚河片区利用11个大棚种植甘薯苗,预计收益148万元;18个大棚种植草莓柿子,预计收益86.4万元;1个大棚采用穴盘方式种植蔬菜苗,生产80000株,预计收益5万元;2个反季节大棚种植无花果,预计收益10万元。


  “自从推行跨村联建以后,村里的农产品产量和销量都越来越好了,大家的收入都有增加,生活的滋味一天更比一天美。”邵家庄村村民邵洁海说。
  崮山镇还立足前期开展的“千人千播”工程,培养出3名成熟主播,其中邵家庄村妇联主席谢淑霞直播售卖地瓜苗和草莓柿子,目前日均销售地瓜苗5000株。
  目前,联建村河东村利用种苗产业,在种植水稻、旱稻、辣椒等作物的同时开辟专门农场,探索以农耕体验为主题的研学项目,12组亲子家庭近40人参与,进一步延伸文旅研学触角,丰富跨村联建工作内涵。
  崮山镇将紧紧围绕上级工作部署,扎实开展跨村联建工作,在组织、产业、资源以及活动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跨村联建工作取得实效,持续擦亮种业崮山和文旅研学品牌。(来源:威海经区崮山发布)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胡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