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凌晨4时,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3100余名本科新生,从学校出发,步行穿越城市主要道路,登上刘公岛参观学习,这堂“来威第一课”为新生们带来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的生动教育。
近年来,我市依托区域内爱国主义资源,以“警钟长鸣 发愤图强”为主题,全域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构建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强支点 陆海联动构建全域教育体系
专题教育、主题宣讲、文艺创作……今年5月,随着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月活动启动,“爱国”成为了响彻威海的一个“关键词”。
为国而生、卫国而名、强国而盛。从设卫屯兵、到甲午海战、再到天福山起义的燎原星火,威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衰转盛的光辉历程,积淀下极其丰富又深具特质的爱国主义资源。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时指出,“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省委宣传部安排部署,威海依托设卫戍边为基点的保家卫国史、以甲午海战为基点的屈辱抗争史、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基点的梦想求索史、以改革开放为基点的发展图强史,以新时代新伟业为基点的强国奋进史,探索打造以全域为单位的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情、强国志。
顶层设计,为工作开展夯实“四梁八柱”。我市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国防、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发掘利用工作,全力打造全域爱国主义教育网络。
随后,我市出台中长期《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推进计划》,对工作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事项逐一明确,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充实展示带内容,形成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的基本框架。
“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导览图”“威海红色基因图谱”应运而生。威海通过“一图一谱”,清晰展示全市教育资源分布、类型、规模情况,为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指南。
以全域为单位整合历史资源,系统挖掘具有爱国主义特质的遗迹遗址,将其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强有力的载体和支点,我市将红色印迹与党性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等贯通起来、一体推进,先后改陈遗迹、遗址、展馆等现场教育点位138处,并将重要展馆阵地连点成线,清晰展现“卫戍—国殇—抗争—复兴”完整历史脉络,形成“带状串联、网状协同、引人入胜”的阵地布局。
2022年以来,我市又整合以刘公岛、鸡鸣岛等海岛在内的海岛资源和以退役海军装备771导弹护卫舰、退役110驱逐舰等海上资源,将其与陆上爱国主义资源一体统筹,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陆海联动。
以重要景区场馆为核心,我市依照不同主题,打造民族复兴爱国教育、千里海疆国防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党性教育等十余条主题线路,每年吸引超20万人次前来接受现场研学教育。
今年暑期,港澳青年乡村振兴实习研习营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大中小学的研学团队陆续来威研学游学,共约19.8万人次。
化零为整、串珠成链,以打造全域布局、全线教学的总体布局为目标,我市正在聚力打造城市新名片,力争将威海爱国主义教育打造成立足山东、服务全国的第三面教育旗帜。
固抓手 分类分众厚植群众爱国情怀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深情为你守候,不需要什么理由,我为你付出我所有……”两首歌曲唱罢,市民邵万东走下舞台。尽管已不是第一次参加,但他依然十分激动,“希望通过合唱比赛,把美好的歌声传承下去,把威海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把党的精神传承下去。”
邵万东参加的是“中国歌咏之乡”2024中国(威海)合唱节暨环翠区第51届5·23歌咏会社会文艺团体专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承和打造,5·23歌咏会逐渐从一场纪念活动,拓展为威海市民抒发爱国情怀的载体和平台,并在今年通过中小学生、社会团体、社区村居、企业部门等专场形式,在全市范围逐个唱响。
一场歌咏会,展现出全市群众的拳拳爱国情怀。强化全民教育理念,我市坚持分类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多角度多形式策划开展专题教育、现场教育、典型引育等“七项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聚焦基层党员干部,我市将爱国主义内容列入党校教学班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到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普通党员到各教学点开展主题党日、上专题党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聚焦青少年群体,以爱国主义教育“四进”为抓手,常态化推进思政课教学、主题班会、经典阅读展演、“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同上一堂课”以及爱国主义征文、演讲等比赛活动,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聚焦工青妇女群体,开展“强国有我·争做时代工匠”“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巾帼不让须眉”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400余场次,不定期组织系统内或跨系统观摩交流。
今年,我市又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具有丰富基层宣讲经验的优秀讲解员,组建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走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和学校高校,采取理论、故事、曲艺等形式,将爱国文化和家国情怀“讲给”更多人听。
“穿越时空,有一个称呼终生难忘。斗转星移,有一个称呼永远滚烫。娘……”4月10日,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首场宣讲活动在威海职业学院举行。乳山市新时代“红色乳娘”宣讲团成员为台下师生们讲述了革命岁月里马石山十勇士、胶东红色乳娘的英雄事迹,深深触动了现场的师生和观众。
全方位、多层面讲好红色故事,今年以来,宣讲团以威海爱国文化历史为脉络,已编排包括演讲、情景短剧等在内的11个宣讲作品,先后在中组部专题培训班、省委党校、沂蒙干部学院、哈工大(威海)等大中小学校开展宣讲活动40余场次,引发社会巨大反响。
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与发展有机衔接,我市还创新推出“培训+基地”“研学+基地”“纪念日+基地”的融合模式,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深化提供优质平台渠道,推动教育与发展的双效统一。
见成效 创新转化推动爱国思想深入人心
“父亲大人年将古稀,如果我死去,你会格外的悲伤,虽然尽忠也是在尽孝……”4月14日上午,甲午战争陈列馆的一场情景再现式宣讲活动,令30多名来自香港的学子泪光闪动。让他们沉浸其中、为之动容的,是我市首次与观众见面的一场情景再现式宣讲活动——《陈京莹家书》。
爱国主义教育,只有永恒的精神内容,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方法。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我市坚持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做文章,以转化促活化,努力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有吸引力,更具时效性。
创新百法,内容为王。围绕更新教学内容,召集专家学者组建课题组,编辑出版《爱国基因薪火相传》系列丛书,开发《历史的选择》等培训教材,配套推出10余堂精品课程,为不同群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充足且新鲜的“精神食粮”,打造兼具理论深度、历史厚度、科学高度、情感温度的高品质教学品牌。
新媒体平台也逐渐活跃起来。我市开设《红印迹直播间》等专题栏目,建成胶东育儿所、马石山教育基地等网上展馆,推出红色宣讲网上课堂,举办新媒体线下采风行、网红主播现场直播、抖音大V视频推荐、电台节目访谈等活动,引导群众主动看、主动听、主动去记忆。今年1月1日,“千里海疆爱国教育”微信公众号上线运营,成为我市方式方法创新的又一有力举措。
直观、生动、可复制,文艺作品和文创产品,更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转化的前沿阵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文学艺术奖评选、城市礼物设计大赛等途径,我市积极组织邀请市域内外文艺作家、名家,创作推出现代京剧《郭永怀》、“乳娘”系列剧目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等700余部文艺作品,设计推出“定远舰”模型等百余件爱国主义主题文创作品,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
以创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力,持续创新转化下,社会各界的爱国情怀日渐高涨,并随着日常生产生活转化成干事创业的行动,造就了一个个威海发展振奋人心的消息。
创新发展特色鲜明——威高、迪尚、光威等一批企业主动创新发展,走在行业前列。威海获评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市,并位列2023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35位,初步形成具有威海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
“红色文旅”亮点频出——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游学事业,打造“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金色民俗游+蓝色海洋游”复合型旅游产品,一批沉寂多年的山村、海岛村成为游客“踏访寻胜”的好去处,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文明气氛蔚然成风——200多名道德模范、900多名好人榜样在各行各业言传身教,138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81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市一线,共同擦亮“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城市品牌。威海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城市,并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爱国主义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按照中长期规划,我市还将推进文物保护、融合发展、传统故事转化等五项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深入生产实践,着力建设爱国主义“两创”标杆城市。
无边风景壮襟怀。拳拳赤诚,正在向威海人心灵最深处浸润,滋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累累硕果。(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