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冒险穿插长津湖

2024-09-06 编辑: 宋倩

冒险穿插长津湖
卢胜春
 
  迟浩田上将戎马一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枪林弹雨之中,迟浩田智勇双全、奋勇冲杀,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建立奇功,先后荣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和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在长津湖战役中,迟浩田作为一个基层军官参加了战斗。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血战中,迟浩田展现了惊人的智慧以及令人刮目相看的指挥艺术。而这一切,最终让他在数十年后荣膺上将,一跃成为国防部长。
 
一、战斗英雄迟浩田

青年迟浩田
 
  1929年,迟浩田出生于山东招远的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6月,年仅15岁的迟浩田赶到招远县抗日游击大队,光荣地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由于迟浩田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因此他一开始便受到部队的重点培养,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通信班的副班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迟浩田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踏入了打倒反动派的战场。在莱芜战役中,迟浩田带领两个炊事班士兵,仅用一挺冲锋枪和两个扁担,不费一枪一弹俘虏了国民党溃兵100多名。
  在后来的孟良崮之战中,迟浩田带领战士们封锁540和600高地,扼住了美制七十四师的水源。经过一番血战,迟浩田和战士们成功地守住了阵地。此战之中,迟浩田身受重伤,几乎失去了一只眼睛。军医都不禁佩服他:“你真猛啊!简直和三国里的夏侯惇一样。”
  在淮海战役中,迟浩田参加了残酷的碾庄圩围歼战。此战中,迟浩田和连长一起杀入黄百韬的司令部,立下很大的功劳。
  渡江战役之后,迟浩田又参加了解放大上海的战斗。他不顾脏臭,掀开井盖,带着3个战士进入下水道,然后摸到敌军二〇四师师部附近,抓获了敌军的上校副师长,迫使其师部和3个营放下武器。
  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听闻此事后,立即下令:“把这个迟浩田给我招来,我倒要看看他长什么样的三头六臂,竟能不放一枪就制服1000多个敌人。”
  在愚园路,聂凤智见到了年轻的迟浩田,他哈哈大笑道:“你没有三头六臂,就是头不小。”迟浩田不好意思地说:“大家都叫我迟大头。”

聂凤智
 
  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仲曦东开玩笑说:“小老乡,还是改个名字吧,叫迟大胆吧!”
  1950年元旦即将到来之际,二十七军首长签署颁发“人民英雄榜”,表扬全军在3年解放战争中,荣获人民英雄、战斗英雄、人民功臣头衔的英模以及模范单位,其中就包括荣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的迟浩田。通过幻灯片,整个二十七军的战士都知道,胶东有个迟浩田。
  1950年5月,迟浩田就任二三五团三营副政治教导员。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二十七军所在的第九兵团入朝参战,作为营级军官,年仅21岁的迟浩田也在其中,而迟浩田所面临的第一战,便是残酷的长津湖战役。
 
二、血战长津湖
 
  一开始,迟浩田并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战斗。迟浩田曾回忆说:“到什么地方,执行什么任务,当时一点也没讲。我们从泰安出发,坐什么车呢?黑黑的、长长的闷罐车。里面铺着什么呢?稻草、麦秸草。四个角上,一个角放一个大木桶,大小便都在桶里解决……”
  从泰安到秦皇岛、山海关,再到丹东,迟浩田发现天气越来越冷。到了朝鲜,其寒冷更是令人难以想象。此时,朝鲜正经历着几十年一遇的奇寒。在如此冰冷的寒风之中,迟浩田等战士所穿的棉服几乎失去了作用。行军赶路还好一点,原地宿营简直就是折磨。战斗还没打响,二十七军就冻伤了许多人。
  到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全面爆发之时,气温已经低至零下35度。更可怕的是,由于美国战机的封锁,我军不能生火,更别提做饭。发到迟浩田等人手上的,只有冻得梆硬的囫囵土豆。
  要知道,在解放战争中,火线食物都是热腾腾的大肉包子,而即使是土豆,战士们也分不到几个。啃着硬得能崩掉牙齿的土豆,迟浩田心知,这将是一场残酷程度异乎寻常的血战。二十七军所面临的不仅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更是长津湖地区可怕的奇寒。
  迟浩田曾和父亲一起闯过关东,见识过极端严寒的天气。父亲曾教过他很多御寒和防止冻伤的方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迟浩田说:“只要一冷我马上拿雪搓一搓,搓完身子再搓脸,所以我是全营唯一没有冻伤的。”

长津湖战役概述图
 
  不仅如此,迟浩田还将此方法告知了全营的战士。首先,迟浩田让大家动了起来,绝不可原地停留太久;其次,迟浩田告诫大家,手脚冻僵后,千万不要用火烤,必须以冷制冷,用冷水洗脸,用冰雪搓手,越搓越热乎。
  迟浩田一向很随和,但在这方面却一点都不含糊。从连到排到班,必须认真贯彻,逐个落实。一到宿营地,就必须用雪搓脚搓脸。谁漏了,就追究谁的责任。因此,三营虽然出现了一些冻伤,却没有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减员。
  而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二团五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缺乏御寒物资,整个连成建制地全部牺牲。迟浩田曾亲眼看到了五连悲壮的场面:
  “战士们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都是冰,冰化后面容很安详,甚至带着笑容。这种场面我从来没见过,没见过一次冻死那么多人。”
  然而奇寒并没有吓倒迟浩田,反而让他越战越勇。
  按照第九兵团的部署,迟浩田所在的二十七军七十九师攻击长津湖西岸柳潭里美陆战一师,八十师和八十一师1个团攻击东岸新兴里美七师;八十一师2个团赴战湖警戒,九十四师为军预备队。
  柳潭里战斗开始前,我军以为当地仅驻扎有陆战一师的两个营。结果战斗打响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火力。直到这时我军才发现,前方敌人不是两个营,而是两个团外加两个炮兵营。
  仅仅一夜的工夫,负责主攻的9个营就有5个营失去了战斗力。在奇寒之下,我军战士因为冻饿而限制了行动能力,在敌人优势的火力之下伤亡惨重。

  长津湖战役中,冻死的第九兵团志愿军战士宋阿毛衣兜里留下的绝笔诗。
 
  迟浩田所在的“济南第一团”的二三五团一夜伤亡600多人,作为主攻的一营和二营伤亡过半,失去了进攻能力。无奈之下,二三五团团长只好将三营预备队——“济南英雄连”派上了战场。
  12月1日,柳潭里的美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夺路而逃,试图与下碣隅里的陆战一师师部会合。此时七十九师能战的兵力只剩不到一个团,军长彭德清只好将军部人员编成了两个连,补充上了前线。
  七十九师伤亡惨重,但任务却很重,他们必须阻止陆战一师南逃,必须占领美军的阻击高地。为此,迟浩田重新编组了部队,副营长高云龙率九连,迟浩田和副连长辛殿良率七连。
  迟浩田对高云龙说:“我们和美军拼不起钢铁,要斗智。先偷袭,偷袭不成再强攻取胜。”于是迟浩田出了个主意:
  “咱们将棉衣反穿,露出白色的衬底,和冰雪融为一色,便于隐蔽自己。另外,战士们现在冻饿交加,一定要控制速度,不能太快和太慢,尽量节省体力。”
  按照迟浩田的谋划,高云龙率部很快就攻占了1280高地的主峰,一举歼灭敌人,占领了前沿阵地。由于我军行动过于突然,很多美军甚至连枪栓都没拉开就成了俘虏。
  而在另一边,迟浩田带七连从侧翼直插敌人后方。美军为了防止志愿军偷袭,专门将散兵坑挖成了长方形,每个散兵坑上有个帐篷,每个帐篷里有两到三名美军。由于敌军深处后方,因此压根也没想到,迟浩田会率部摸黑杀到他们帐篷,因此都安安心心地躺在鸭绒被里睡大觉。
  于是,迟浩田轻而易举地摸掉了敌军两个哨兵,然后率领全连一拥而上,用冲锋枪猛扫敌军,杀得敌军大败而逃。
  随后,迟浩田和高云龙相互配合,打退了美军多次反扑。当美军出现败相之时,迟浩田率部乘胜追击,攻占了美军把守的1400高地。光这一夜的激战,迟浩田所在的三营全歼敌军一个加强连,打死100多个美国鬼子,仅逃掉了几个人,同时还缴获大量装备。此战创造了我军一个营单独全歼敌军一个加强连的纪录。
 
三、冒险白天穿插
 
  在柳潭里战斗中,迟浩田的三营遭遇了惨烈的伤亡。为了执行上级下达的穿插任务,迟浩田将三营依然能作战的人员集合在一起,组成接近两个排的突击队。他们的任务是穿插到美军后方,与二三七团取得联系。
  为了这次穿插任务,三营集中了两个战斗英雄,一级战斗英雄辛殿良和三级人民英雄迟浩田,两人都是在战火中锻炼的英雄。面对敌强我弱、我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他们依然能沉着冷静,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了迅速接近敌军,发挥我军近战优势,和敌人搅在一起,从而让美军强大的火力失去作用的战术。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迟浩田认为,我军人数不多,敌机恐怕难以注意。因此我军可以在白天进行出击,出其不意地击溃敌人。在当时,由于美国空军猖獗无比,导致我军只能在夜里发动攻击,因此美军夸口:“月亮属于中国人,但太阳却属于美国人。”迟浩田白天出击的谋划,是非常非常大胆的。
  在战前,作为政工干部的迟浩田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做了一个简短的、激情洋溢的战斗动员:
  “同志们,现在敌人已经全线动摇,企图夺路而逃,我军在所有战线上都在追击敌人。我们三营一晚上连夺两个高地,说明美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将勇敢和技术结合好,就一定能全歼敌人。”
  针对此战斗中,我军冲锋过于密集的失误,迟浩田嘱咐大家,一定要从两翼接敌,防止正面作战;必须疏散队形,防止敌人优势火力的杀伤;攻击时一定要迅猛,攻下后一定要守住。随后迟浩田攥紧拳头坚定地说:
  “谁是英雄,咱们战场上见!”
  迟浩田的政治动员,激励了大家的士气。迟浩田手持从美军手中缴获的卡宾枪,身背8颗手榴弹,头也不回地向敌军腹地穿插而去,紧接着辛殿良带领着战士们紧随其后。
  就这样,迟浩田带领着大家,顶着敌机的侦察,摸到了敌人的高地旁,并对敌人的分布进行了精确的把握。
  12月2日10点,在迟浩田的指挥下,辛殿良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向敌1340高地进行了迂回展开。我军神炮手用六〇炮猛击敌人的火力点,炸得敌人抱头鼠窜。随后,我军早已埋伏好的机枪手对敌军猛烈扫射。迟浩田见状,令由七连剩余人员组成的七班在左,八连剩余人员组成的八班在右,交替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军阵地,当场击毙20多名美军士兵,占领了1340高地。剩余的敌人在向1300高地逃窜途中,遭遇我军营属炮火的拦阻打击,歼灭了数十名美军。
  迟浩田白天穿插的大胆举动,杀得美军晕头转向。许多美军士兵被追得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好丢了手中的枪械,顺势向山下一滚,摔得皮开肉绽、死伤累累。
  随后,迟浩田率部驻守在1340高地,辛殿良则率一个排继续攻击敌军。在追击过程中,辛殿良振臂高呼:
  “同志们,咱们要发挥三猛战术,猛追啊!”
  就这样,辛殿良部很快就杀上了1300高地。敌人见状不妙,赶紧向1280高地逃窜,而三营剩余人员组成的三班,则早早地占领了1280高地。无奈之下,剩余的美军只好举起双手,向我军投降了。

志愿军向敌人发起进攻
 
  此时迟浩田和辛殿良已经彻底插入敌军后方,与团部失去了联系。但迟浩田冷静沉着,令攻击分队利用自有炮火继续攻击敌军。美军不知我军人数,慌忙溃逃,因此迟浩田又轻易地攻占了1200高地。
  在一个半小时的战斗中,迟浩田攻占了4个高地,歼敌数十名,缴获报话机两部以及大量武器弹药。而己部官兵仅牺牲1人,受伤1人,成功打通了与友邻二三七团的联系,创造了不小的奇迹。
  志愿军第九兵团以《两英雄联袂出击,连下敌军4个山头》为题,将这次战斗报诸于全军。二十七军还将这次战役的经过编成小册子散发全军,让全军指战员进行学习。有人感叹:
  “如果所有部队都像三营这样打,我们就不会吃亏了!”
  战斗结束后,迟浩田荣膺二等功。在七十九师里获得二等功的营级干部,只有迟浩田一人。迟浩田的英勇表现,还获得了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的关注,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二十七军的各级指战员,响应志司打好出国第一仗、争取首胜的号召……同时又有以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三营政治教导员、一等功臣迟浩田为代表的基层政治干部,因而一经动员就能勇猛作战,从而弥补了准备工作的不足。”
  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听闻迟浩田的事迹后,立即命团长王歧秀将迟浩田招了回来,他是著名战斗英雄,可不能有闪失,是必须重用的。因此彭德清派人替换了迟浩田,让他在营部工作。
 
四、英雄之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二十七军终于赶上了第五次战役。然而在战役的第二阶段,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李奇微突然命机动兵力向我军后方猛插,竟将二十七军分割包围在后方。
  作为三营政治教导员,迟浩田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英勇抗击美韩联军,完成了掩护任务,让伤员得到了优先运送。随后,他们奉命转移,在深山老林里转了5天,最终走出了困境。
  在战斗中,美军自恃兵多将广,对三营用汉语进行劝降。随后,他们在飞机和坦克的支援下,向迟浩田所在的高地发动猛攻。眼看敌军已经接近前沿阵地,但是三营的重机枪还未开火。迟浩田着急上火,定睛一看,发现机枪手马国峰过分紧张,怎么也打不开九二式机枪的保险。
  情急之下,迟浩田不管不顾,飞起一脚踢开马国峰,端着机枪对敌军猛扫。这是当年他从战斗英雄徐学盛那里学到的绝活。一瞬之间,迟浩田扫倒了好几个美国鬼子,将这一波冲击的美军压了下去。
  接着战士们在迟浩田的指挥下,从侧翼攻击敌军,击毁敌军坦克2辆、汽车4辆,另一股企图从侧后渡江的美国步兵也被歼灭大部。
  战斗结束后,迟浩田找到马国峰,郑重地向他鞠了个躬:“我作为营领导,天天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却踢了自己的同志,这是绝对不应该的,我应该受到处分。”
  然而马国峰却哭着说:“教导员不该受处分,该受处分的是我,如果不是教导员踢我一脚,及时启动机关枪把敌人反击下去,不知会有多少战友流血牺牲。”
  30多年后,迟浩田已经成为总参谋长,已成为老人的马国峰找了过来,两人热情地拥抱在一起。马国峰深情地说:“要不是你那阵猛扫,咱们不全完了?今天能在这里见面,多亏了你啊!”
  1952年8月20日,迟浩田被评为一等功臣,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他是全师唯一获此殊荣的营级干部。这是迟浩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圆满总结,也是他踏上上将之路的重要节点。

迟浩田(中)视察部队
 
  1996年,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在参观胡德堡基地时,负责接待他的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上将问起迟浩田当年在长津湖作战的故事,因为他的父亲曾在那里和第九兵团交过手。
  迟浩田后来回忆道:
  “他父亲是陆战一师的副师长,上校副师长,他说我父亲讲到这件事,总是很激动,觉得一生难忘。你们志愿军飞机封锁轰炸挡不住,冰天雪地挡不住,大兵压境挡不住,不得了,我父亲费了很大的劲才跑出来。当时我告诉他,我们那时候基本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没大炮,完全靠勇敢精神,如果有现在的武器装备,那你父亲就当了俘虏了。”
  每当回忆起长津湖战役,迟浩田上将总是唏嘘不已。他不只是个英雄,同时也是个幸存者。作为幸存者,他见证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和强大,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和昌盛。

迟浩田与夫人姜青萍
 
  迟浩田(1929—),山东省招远县(现招远市)迟家村人。1944年6月参加工作,1945年7月入伍。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先后获得二等功、团甲等战斗模范、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至1955年,任志愿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三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1952年,立一等功。1955年至1958年,任陆军二十七军二三五团政治处主任。1958年至1959年,在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系学习。1960年至1966年,任陆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团政委。1966年至1967年,任陆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政治部主任。1967年至1969年,任陆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副政委。1969年至1970年,任陆军二十七军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至1973年,任陆军二十七军八十一师政委、解放军报社核心小组成员。1973年至1977年,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副总编辑。1977年至1987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1982年免兼职)、济南军区政委。1987年11月至199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书记。1988年,任中央军委委员。1993年3月,任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93年10月,任国防法起草委员会主任。1995年9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7年11月,任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副主委。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是中共九大、十一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三、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