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记者 王静)9月5日上午,市新闻办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威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有关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育人方式转变、办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保障机制完善等各环节改革多点带动,系统推进,着力打好“组合拳”,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标准规范”到“特色多元”的跨越发展,以改革之力破浪前行,有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精彩答卷。
把稳发展方向 体制更加完善
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以及党政领导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教育述职五项工作机制,推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更加完善。
理顺教育系统党组织架构。将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关系全部理顺到市、区市党(工)委教育工委(党委)管理,理顺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建立高校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巡听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对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部署、指导和监督。
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两个维护”贯彻到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确保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落实。
坚守根本任务 格局更加健全
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机制。坚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每年开展“同城大课堂”思政课活动、宣讲不少于20次。成立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思政课教学比赛,成功打造出一批思政“金课”。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实施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8所学校获评国家和省级德育工作优秀实施方案;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全市学生健康抽测优良率、合格率、平均分均排名全省前列;丰富学生艺术实践,引导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特长,4所学校获得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将劳动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印发实施《威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荣成市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加强学校科学教育,4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乳山市获评山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样态。积极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健康五大场域,制定印发《威海市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全员参与、全方位推动、全要素协同,将身边散乱的教育资源抓在手,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
聚焦公平优质 体系加快建设
建立“市域统筹、县域共进、全域一体”的推进机制。坚持以市域整体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驱动引领,由市级层面统一部署,“一县一策”编制时间表、任务书,推动实现政府保障全面落实、教育资源全面均衡、办学品质全面提升。
坚持城乡教育发展“三个统一”原则。深入实施强镇筑基和强校扩优专项行动,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周边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和协作区,坚持城乡办学条件统一标准,数字平台统一覆盖,师资力量统一调配,有力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
实施融合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初中学校与优质高中联合育人,创新实施初高中贯通培养科技特长生计划;推动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育人,指导各高中学校通过大学先修课、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与高等学校开展深入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建立贯通培养体系,陆续开设“3+4”、“三二连读”、五年长学制专业41个,实现中等职业学校1/3以上的专业与高职、本科相衔接;强化校企联通、协同育人,职业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
探索具有威海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学校综合督导评价方面,探索实施“综合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学校三评”模式;教师考核评价方面,取消全市所有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校长选聘机制;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面,改变单纯以分数为依据的招生录取办法,以“一依据,两必备”为原则,建立综合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新模式。
关注民生热点 增强群众获得感
“双减”改革持续走深走实。着力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校外培训负担问题,全面普及校内课后服务,不断丰富“课程超市”,累计发布各类素质课程3930门,供学生、家长选择;开设“威海名师辅导讲堂”,遴选名优教师450余人,每周跟进教学进度开展重难点知识讲解、考前辅导,供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教师课后时间免费使用;持续加大校外培训治理力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5.95%;创新实施校际均衡专项招生计划,有效缓解中考焦虑。
学生饭菜质量大幅提升。聚焦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和质量问题,首创中小学食堂“标准食谱”,建立全市统一管理的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材料供应“品牌库”,实现“同道菜、同口味”;合理调整饭菜价格,严格控制食堂年度净利润率不得高于3%,实现“小提价、大提质”;全面落实师生同餐,实行学校安全员“试菜”、机关干部和家长代表定期“陪餐”制度,实现“严监管、共监督”。
“阳光招生行动”全面覆盖。聚焦中小学、幼儿园“择校(园)热”“报名难”等问题,搭建威海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服务平台系统,打通教育、公安、民政等9个部门数据壁垒,将居民户籍、不动产登记、社保、个体工商户登记、婚姻登记等10项数据信息接入平台,优化升级房产人脸识别等功能,全面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一网通办”,保障招生全程公开透明。(来源:威海晚报)